作者 白楊 

新基建,是2020年中國經濟領域的高頻熱詞。

而人工智能,則是新基建範疇下的一個重要產業發展方向。

對於老百姓而言,人工智能其實已經無處不在,溝通過程中的語音轉換、進門時的人臉識別等,背後都是人工智能技術做支撐。

近幾年,人工智能一直是技術領域最熱門的方向,除了各大科技公司紛紛加大對人工智能的投入外,也湧現出一大批創業公司投身其中,這也大大加速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應用。

目前,傳統行業還存在哪些痛點亟需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新基建背景下,人工智能又將迎來怎樣的發展契機?9月27日,在由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2020中國智造業年會”上,來自商湯科技、圖麟科技、極飛科技、追一科技、極智嘉等公司的領導嘉賓齊聚一堂,圍繞上述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新基建是創業者的機會

人工智能技術的三大核心要素是算法、算力、數據。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馬堃表示,算力是很基礎的,這次新基建最基礎的就是加進去了用於人工智能的大算力計算。據其介紹,今年商湯科技在上海建設了一個新的超算中心,全面採用國產化的算力,加持商湯科技的人工智能算法,將爲各行各業提供算力支持。

在馬堃看來,新基建對技術的要求到了新階段,新階段要強調智能化、數據化以及工具用法。“這對各位創業者是很幸運的機會,國家把新基建提到這麼高的高度,給我們這麼好的機會,同樣也是挑戰。”

追一科技聯合創始人胡曉也同樣認爲,新基建對創新企業是一個重要發展契機,它讓企業有了更加豐富的發展機會。不過,隨之帶來的問題是企業對產品服務的要求要從過去的標準化變成創新化、定製化,這也需要企業更加懂行業,並提出更專業的解決方案。

胡曉稱,隨着新基建戰略的提出,再加上因爲疫情湧現出的新需求,都大大推動了科技行業的創新。以追一科技爲例,其以前主打的是擬人機器人,但由於疫情,加速了人機協同需求的爆發,從而助推追一科技轉型到人機協同服務上。

圖麟科技創始人魏京京亦認爲,新基建更關注內核,要有好產品和好用途。同時,新基建也鼓勵國產設備企業提供關鍵性的支撐設備,這也爲圖麟等企業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不是光有原創的視覺算法,還突破了光學系統、精密機電控制系統、大數據等技術,並持續從源頭做技術的創新”。

極智嘉聯合創始人劉凱表示,新基建是國家的大戰略,跟數字化也息息相關。比如在數字化供應鏈方面,通過標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確實能夠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比如在疫情期間,數字化幫助企業正常的運轉,以及在運作的效率上更加高效,這大大增強了他們抵禦風險的能力,同時也是產業健康發展的推動力”。

數字化轉型任重道遠

目前,伴隨着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也迫在眉睫,如果說數字化在過去還是一個可選可不選的加分項,那到了今天,它已經成爲一個必選項。

比如在農業領域,勞動力大量流失、農村人口老齡化等社會發展問題,以及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下降、農藥化肥過量使用和耕地退化等當前面臨的生態難題。

極飛聯合創始人龔檟欽表示,“我們正在享受人口逆向流動的紅利,人口流失以後,農村裏面的地未來誰來種?未來肯定是依靠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而利用大數據、雲計算、AI技術等解決農業低、小、散的難題,也將成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

截至今年8月31日,極飛旗下的智慧農業產品與技術已累計服務約 872萬農戶,其無人化作業已經覆蓋42個國家和地區。據龔檟欽介紹,目前,農田自動駕駛業務也已爲極飛帶來近5億元的營收。

實際上,AI技術在落地過程中也會面臨着各種不斷出現的問題。馬堃稱,“十幾年前,新技術剛剛出來的時候,客戶其實是不相信的,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它做得足夠成熟,讓客戶相信。”

後來,當大家都相信了之後,又出現一個問題,廠商覺得價格太貴。“這時候我們又要做性價比,要降成本,這樣才能把技術應用於生活。”馬堃表示。

而在胡曉看來,目前行業的認知,仍然是人工智能落地的一大挑戰。“各行各業願意增加數字化轉型和智能製造的投入,但最擔心的是,新技術到底能給他們帶來多大的改變和革新”。

“很多朋友喜歡看好萊塢科幻大片,總是不自覺地把片中某些情景和現在的人工智能產品做對比。實際上目前人工智能行業還處在弱人工智能時代,達不到大片中的人工智能發展水平。AI現在只能一部分提高人的效率,但更多是實現人機協同的狀態。”胡曉稱。

對於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魏京京認爲,製造業關注產品本身和效率成本問題,我們技術要做的是如何在場景裏面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新基建可以助力企業發展,但是要立足於製造業本身來解決問題,而且需要長期的準備,逐步去解決問題並提升它的產品質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