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这里是静夜思历史,今天又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历史观。

不知道我国建国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有多少人能了解呢?很多人都从历史书中看过,土地改革是建国之后的措施,但那可是全国性的,其实土地改革已经从很早就开了,而且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是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

自1947年,组织在西柏坡举行了全国土地会议之后,《中国土地大纲》就敲定了下来,同年10月由中共中央宣布开始执行,土改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文件下达之后,组织基层人员很快的就开始下达基层,解放区以及红色精神区域,开始促进土改的执行。

不过真要论述起土改的开始的话,其实就更早了。领袖曾经亲自下达过文件,批判军队要是搞宣传,就不能一点政治都不碰。所以组织每打下一个地方,都会选择打土豪,分田地。

在解放前夕,组织对于东北的地区的掌控能力并不是很强,虽然东北已经算得上是革命老区了,土改对于东北局势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林彪率10万雄兵出关,等到了1948年年辽沈战役前夕,组织部队已经有了105万的正规军已经几十万的地方军队,大家不妨猜测一下这些兵源都是来自哪里,为什么要参军。

而淮海战役更是对于土改作用最完美的诠释,淮海战役又被称之为“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

淮海战役期间,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区的人民群众,用超乎寻常的人力以及物力进行了支援。在这次战役当中,出动民工543万,其中随着军队常驻的民工22万,二线运输物资的民工130万,后备民工391万。

所支援的物资有,20.6万副担架,推车88万辆,30万担挑子,76.7万他头牲畜,9.6亿斤粮食,运送至第一线4.34亿斤。当到了战事吃紧的时候,战士与民工的配比比例能达到1:9,即平均到每个士兵身上分别有9个民工帮忙进行补给。

而这种战事的承受能力上堪称是世界之最,在民工压力最为巨大的山东腹地,一共出动了近50万的民工,但是总人口却只有300万,足以达到16%的比例以上。而按照战争比例,一旦人民负担达到12%几乎就是一场不能打的战争,即8个人中就有一个民工,妇女,老弱,病残除外,这几乎就是出动了全部的青壮年,而远超的这4% 是从哪里来的呢?

淮海战役时期人民所打出的口号,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困难,克服一切艰难,赢取战役胜利。

你觉得这些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领袖对于农民阶级的肯定,绝对称得上是世界第一人。自《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横空出世的时候,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已经不再满足于工人阶级主导,《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之后,终于确定了要将农民阶级纳入到革命的体系当中。

要知道其他的无产阶级代表人物,对于农民阶级的关系可是相当微妙,即便是恩格斯也仅仅只认为农民阶级因为其落后性,只能吸收利用,但是不能与工人阶级一般成为革命的主力。而领袖则用事实,完美地证明了自己。

要说土改对于中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那就是真正的把农民阶级纳入到革命体系的主力位置。还记得前两天《义和团》中所讲述的道理吗?这些个没有文化,没有本事的农民,逼得没办法,你让他们怎么办?

今天咱们反过来讲一下,这些个朴素的农民,但凡是对日子还有一点希望,三大战役,组织胜利,就这么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