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如果把“快思考”換成“慢思考”,我們腦子裏的世界,會不會就有不一樣的呈現呢?

有時候匆匆掠過、匆匆決策,反而像是在走過場、報流水賬,看似快,實則流於表面,欲速則不達。

這個時代從不缺乏會做事的人,但更缺乏懂得深度思考的人。

真正會思考的人,總是能夠快人一步,看清楚事物的本質,並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01 不會思考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大家還記得幾年前的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嗎!

事情是這樣的,重慶有一輛公交車跟一輛轎車相撞,最後墜入江中。

在事故發生後,根據當時報道傳回來的圖片,網絡上很多人便開始攻擊轎車司機,因爲“又是女司機惹的禍”。

後來官方把公交打撈上來,進行了一番排查,並還原了公交車當時的監控視頻之後,事件的真相直接反轉。

原來是乘客劉某因錯過下車地點與司機冉某發生口角,並在車內激烈爭執互毆,才導致最後車輛方向盤失控。

撞到了路的另一邊,正在正常駕駛的轎車,接着撞毀圍欄直接墜入江裏。

至此,真相大白。

很多人腦子裏存在深深的刻板印象和確認性偏見,當看到事情的表面後,就趕緊匆匆的下定論。

只因爲“有女司機”,便直接判定發生車輛事故的原因,是女司機開車技術差導致的。

對事情缺乏深入的思考,從僅有的片段,就立馬篤定事情的走向。

有時候輿論者站在輿論的高處,僅僅只是爲了情緒的宣泄,爲了逞一時之口快而已。

《烏合之衆》裏這樣描述,“大衆沒有辨別能力,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僞,許多經不起推敲的觀點,都能輕而易舉的得到普遍贊同!”

比如電影《搜索》裏,高圓圓飾演的葉藍秋因爲查出患有癌症,心情非常低落。坐在回家的公交路上,絕望的情緒已經積累快到崩潰的邊緣。

她壓根就沒有心情去關心是否要給旁邊的大爺讓座。

在隔壁大姐的冷嘲熱諷下,她的情緒直接崩潰了,並忍不住喊出了一句:“我就不讓座,有本事坐我腿上。”

而這一過程剛好被某些“正義”的乘客拍了下來後,還放到了網上。

結果葉藍秋不僅遭人肉,還被誣陷爲“小三”。

迫於輿論,她也丟掉了工作,最後準備選擇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悄悄結束自己的生命。

你看,一邊倒的輿論,有多可怕!

在毫不相干的人眼裏,葉藍秋就是一個不尊老、不愛幼的自私典範。

然而原本身爲公司總裁第一祕書、一把手的她,也是一個非常敬業、有爲的女青年。

但是沒有人會關注到這些,大家只相信自己眼前看見的東西。

學會批判性思考,成了越來越多普通人最缺乏的能力。

以前學校教我們是非黑白,但真正長大後才明白,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

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妨先嚐試着放下自己的第一情緒,花費1分鐘的時間靜下心來思考,問問自己,“眼前看到的就是事實嗎?”

《思考快與慢》裏的作者這樣總結到,“慢思考在情況並不十分緊急的狀況下,幾乎總是有益的”。

因爲對事情不夠專注,認爲沒有時間、拒絕思考,所以很多人就會選擇用快思考的方式,進行決策和評判。

於是就用最快的速度得出結論,當然,也經常因此而喫虧。

人云亦云不是一種好習慣,獨立思考才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明白、通透。

▏ 02 真正會思考的人,能透過現象,洞察事物的底層邏輯

電影《教父》裏有這麼一句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叔本華說,一個明智的人就是一個不會被表面現象所欺騙的人,他甚至預見到了事情將往哪一個方向發展。

那些真正能夠喫透深度思考的人,輕易的就能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看清楚事情的本質,並喫透其中的底層邏輯。

美國著名的投資人查理·芒格就是這樣的一類人。

他的聞名不是因爲他財富,而是因爲他追求財富的投資手法,總是能讓人出其不意。

芒格主張跨學科的多元化思維,因此有別於其他用專業數據分析的投資人,他有自己獨有的一套投資心法。

他曾說過這麼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一個人只要掌握了80到90個思維模型,就能夠解決90%的問題,而這些模型裏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幾個。”

芒格運用的,正是遷移思考的模式,通過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特性,從共同現象中提取出抽象的底層規律。

通過對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遷移應用,最後精準的運用到投資決策當中。

也就是說,只要掌握了大多數現象的底層邏輯,那麼靠着這麼一套邏輯方式,就可以幫我們解決更多類似的難題。

你看,會思考的人,都具有洞察一切的潛能。

▲ 電影教父劇照

就拿近幾年非常熱門的“情商”一詞來說,很多人認爲,高情商的人就是會說話。

奇葩說裏,有一期嘉賓的彭磊就直接問蔡康永,“什麼纔算是高情商?”

蔡康永很委婉的回答了他,“像你這樣的,就是高情商啊。”

其實,蔡康永真正的意思是,彭磊是一個天生的自我情緒管理的高手,因爲在嘈雜的娛樂圈裏,他既保持了自己的我行我素,又不會讓自己感到不舒服。

這也是“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 在《情商》一書中提到的,能妥善處理自身情緒的能力。

情商不只是“會說話”,情商的本質是認知和管理自己或他人的情緒。

你看,真正會思考的人,看到的不只是現象,而是深入事件本身,找出它的本質,去挖掘出事物背後最本質的規律。

▏03 如何洞察事物的本質

記得柯南·道爾在他的福爾摩斯推理小說裏寫到,當福爾摩斯第一次與華生見面的時候,他就能斷定出華生本人剛從阿富汗回來。

▲《大偵探福爾摩斯》劇照

而這就是福爾摩斯最拿手的絕活,僅從一個陌生人的外貌和細節,就可以快速判斷出這個人的身份和來歷。

那麼,他是怎麼做到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推斷出來的呢?簡單概括起來,就是運用了這8個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1、大膽假設。

其實,在見到華生的第一面後,摩爾摩斯便大膽的假設,華生是一名剛去過阿富汗的英國軍醫。

他爲何能夠這麼肯定呢。

因爲在接下來的觀察中,他對自己的判斷已經瞭然於胸。

2、小心求證。

首先,第一次見到華生,華生便給福爾摩斯一種醫務工作者的氣質和風度,當然還有他顯而易見的軍人氣概,因爲這樣的第一直覺,才讓福爾摩斯敢於做出大膽假設:華生就是一名軍醫。

接着,他需要做的是,進行下一步的小心求證。

他觀察到了這麼一個重要的細節,看起來膚色黝黑的華生,在手腕處的皮膚,卻是黑白分明。

於是他斷定,黝黑色並不是他真正的膚色,而是暴曬後的結果,所以近期他一定去過陽光比較強烈的熱帶地區。

而且華生的右手臂行動起來好像不太靈活,可以確定有過受傷的痕跡。

那麼試問,一個英國的軍醫在熱帶歷盡艱險,而且手臂還受傷了,那麼他最大的可能,會是去過哪呢?

正好當時的阿富汗正在經歷戰亂,而阿富汗又正好位於亞熱帶地區,那裏的夏天天氣異常炎熱,所以福爾摩斯便最後斷定,華生剛從阿富汗回來。

摩爾摩斯的偵探靈敏嗅覺,正是因爲他擅長運用溯因推理的結果。

通過對事物的表象結果B進行大膽假設,提煉出一個新的結論,然後接着對事物的具體細節進行研究和分析,通過不斷地求證,來進一步確認自己的結論,正確與否。

當然,生活中,我們可能做不到像小說中的福爾摩斯一樣,具有敏銳的直覺和觀察能力。但是他的方法卻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當遇到難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嘗試從溯因推理的角度出發,

先去大膽作出假設,然後在心裏不斷地對自己提出問題,並逐個去分析和解釋它們,最後通過仔細嚴謹的求證,來驗證我們的觀點。

▏寫在最後

知道了方法,只是知道了表面的“套路”,而真正去實踐並驗證它,才能形成屬於我們自己的做事方法論和底層邏輯。

當然,一套方法也不可能就“喫遍天下”,再邏輯嚴謹的方法,也會有它的謬誤存在。

比如在具體事物中總結出抽象的概念時,就有可能因爲個人的偏見或者把問題想得過於簡單,而做出了錯誤的假設和結論。

總之保持持續的思考能力和好奇心,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量,纔是解決問題最大的資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