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朱棣,這兩人都是篡位上臺的皇帝。前者通過玄武門之變搶奪了太子的位置,並逼迫老爹退位,登基後開闢了震古爍今的貞觀之治。而朱棣通過靖難之役的方式,經過4年的浴血奮戰將朱允炆從皇位上趕下去,登基稱帝。隨後,朱棣依靠自己的努力開創了大明的永樂盛世。

然而,後世對李世民和朱棣的評價卻截然不同。李世民儘管有玄武門之變的污點,但他開創的貞觀之治已經成爲大唐盛世的代名詞,李世民也被後人列爲和秦始皇、漢武帝、宋太祖、成吉思汗並列的“中國大帝”。《沁園春·雪》當中就提到了“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朱棣儘管在後世有比較高的評價,但人們對朱棣的評價始終達不到像李世民那樣的高度。提到李世民,只要是熟悉歷史的人大都會想到大唐盛世。但只要提到朱棣,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方孝孺被誅殺十族。

換句話說,李世民的負面評價要比朱棣少很多。

上圖_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

李世民的負面評價爲何比朱棣少得多呢?

第一,李世民和朱棣的奪位方式影響相差很大。李世民的奪取皇位通過玄武門之變,這場政變僅有幾千人的部隊在打仗,其對國家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小於靖難之役。況且,李世民只是通過奪取太子之位的方式謀取最高的皇位,其在中國傳統倫理上的影響也比朱棣將現任皇帝朱允炆趕下皇位小很多。

而朱棣登基是通過4年的靖難之役進行的,其給國家造成的創傷是遠遠超過玄武門之變的。朱棣公然奪取現任皇帝朱允炆的位置,這在古代就是謀反。只不過,朱棣謀反成功而已。

上圖_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樂皇帝

第二,李世民的政治手段比朱棣成熟很多。同樣作爲篡位上臺的皇帝,兩人都面對敵對政治勢力的反撲。然而,兩人對待敵對政治勢力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作爲玄武門之變上臺的李世民,他所做的事情就在於:將玄武門之變的負面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因此,李世民在登基前後奉行天下和解的政策。這個“和解”,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等政治勢力實現和解。

玄武門之變剛發生,李世民就對外宣佈:罪責由李元吉和李建成兩人承擔,其他的人一律既往不咎。緊接着,李世民重用了來自李建成集團的很多重要官員。這裏面就有李建成的重要謀士,太子府洗馬魏徵。

上圖_魏徵,現作“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

玄武門之變結束後,魏徵被送到了李世民這裏。李世民問魏徵“你爲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直接回答“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辦法去做(指殺掉李世民),就沒有今天的災禍了。”一個來自敵對政治集團的重要官員,被抓後還當着自己的面在給他的舊主子鳴冤。如果放在其他的帝王那裏,這魏徵十有八九就被拉出去砍頭了。

但李世民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帝王,他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這個“傑出”很重要的表現在於:用人不疑!不管這個人來自什麼地方,只要他有真才實學,他就能被人所用。李世民這一點就表現得很突出!當魏徵回答給李建成鳴冤叫屈的話後,李世民當即認識到魏徵是個說話直爽,沒有任何隱瞞的大臣,他當場赦免了魏徵,讓他做詹事主簿。等到李世民登基後,李世民讓魏徵前往河北安撫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其他舊部。這一安撫非常成功,唐朝並沒有因爲玄武門之變而引發內戰。

除了魏徵,李建成的很多老部下都被李世民收歸帳下。比如,薛萬徹,此人是李建成手下的武將。李世民登基後,薛萬徹帶領唐軍打突厥,征討吐谷渾。馮立帶領唐軍重創突厥。在文臣中,李建成手下的名人王珪在李世民時期成爲宰相,位列初唐四大名相之一。

上圖_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寧海人,字希直

和李世民的成熟的政治手段形成完全相反的是,朱棣的政治就顯得血腥很多。對於朱允炆的舊部,朱棣僅用了較少的一部分,比如解縉、夏元吉、“三楊”等人,但對於朱允炆手下的很多重臣,如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人,朱棣將他們殘忍殺害。按照相關史料記載,朱允炆的重臣方孝孺都被朱棣誅殺十族。

朱棣坐穩皇位後,朱允炆時期的禮部侍郎陳迪被殘忍殺害,戶部侍郎卓敬被殺害三族,吏部侍郎練子寧全家151口人都被朱棣殺害。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朱棣先後殺害建文時期的舊部3000人。和李世民的寬鬆文治形成鮮明對比,朱棣用殺戮和恐怖建立起了自己的統治,鞏固了皇權的絕對權威。

由於朱棣通過篡位登基,他還通過殺戮鞏固皇權的至高無上,這使得朱棣內心深處對權力充滿了一種特別的感受。爲了進一步鞏固皇權,打擊政治反對勢力,朱棣不僅復活了錦衣衛,還成立了東廠等特務機構維持統治。

在中國古代,篡位上臺的皇帝不止朱棣一個,但通過恐怖的特務統治維持皇權的唯有朱棣一人。朱棣的自信程度還真不如唐太宗李世民。

上圖_錦衣衛飛魚服實物圖

總而言之,儘管都是篡位上臺,但雙方的手段完全不同。李世民實施天下和解的策略,盡一切可能消除玄武門之變的影響。而朱棣採取了血淋淋的殺戮政策,殺害朱允炆舊部3000人。

儘管朱棣在主觀上想通過殺戮維持統治,但殺戮的擴大化不僅沒有消除靖難之役的負面評價,還給明朝的政治帶來了極大地負面影響,錦衣衛的建立和東廠的復活更是給明朝的滅亡埋下了定時炸彈。

上圖_唐太宗李世民書法《晉祠銘》

第三,論胸襟和魄力,李世民比朱棣強得多。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從善如流的皇帝。他對魏徵從善如流上演了中國歷史上君賢臣直的一段佳話。在用人上,李世民基本上能做到對大臣的絕對信任,即便侯君集犯了謀反罪名,李世民也不忍心殺掉侯君集。

在從善如流這一點上,朱棣就比李世民差遠了。朱棣時期,性格耿直的解縉被害死,內閣重臣黃淮和楊溥被關進監獄,就連給朱棣提意見的楊士奇也被朱棣投進了監獄。

儘管朱棣個人對李世民稱讚有加,也處處學習李世民的治國模式,但朱棣始終擺脫不了自己性格中殘暴的一面。

上圖_解縉(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紳,一字縉紳,號春雨、喜易

第四,李世民和朱棣的執政效果差別很大。對外,李世民戰功赫赫,他打敗了西突厥,開拓西域,贏得了少數民族的認同,很多少數民族尊李世民爲“天可汗”,即全天下共同的君主。

而朱棣對外有點像面子工程,在對待遊牧民族的問題上,李世民徹底平定了西突厥的戰亂,但朱棣五次北伐蒙古卻始終沒有解決蒙古的問題。朱棣還眼光短淺的取消了大寧衛所,導致長城北邊地區防禦空虛。爲了填補這個空虛,朱棣不得不遷都北京。但這樣的做法給土木堡之變埋下了隱患。

對內,李世民輕徭薄賦,完善科舉,整頓吏治,雖然後期犯了點錯誤,但瑕不掩瑜。他親賢臣遠小人,君臣合力開創貞觀之治被歷史永遠銘記。而朱棣本人在內政上做了一些利民措施,但他遷都北京在客觀上給北方民衆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尤其是經歷了靖難之役的山東地區,本來就民窮凋敝,導致了唐賽兒起義的爆發。

上圖_玄武門政變

李世民儘管有玄武門之變,但貞觀之治讓人們幾乎忘掉了玄武門之變。憑藉着優秀的軍事才能和治國策略,李世民成功登頂“中國大帝”行列。

而朱棣靠殘酷的內戰和殺戮上臺執政,政治充滿了恐怖血腥,甚至在執政時期還爆發了大規模起義。直至朱高熾登基後,明朝局勢才逐漸穩定下來。

後世對李世民的負面評價比朱棣小得多,也在情理之中。

文:軍事帥哥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明史》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