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罗伯特·M.奇蒂诺(Robert M. Citino)译:胡毅秉

(上图)摄于1944年8月17日,莫德尔从希特勒手中接过第17枚钻石骑士勋章的场景。

在1944年7 月31 日的讨论中,希特勒表达了他的期望:欧洲占领区的缩小也许反而对德国的战争行动有利。这场战争如今已经进入残局,也即将得到一个机会来验证这个假设。1939—1941 年,国防军在高歌猛进。1942—1943 年,它在艰苦拉锯。而此刻,在1944 年,它正一溃千里。

中央集团军群的崩溃几乎是希特勒和德军总司令部一手造成的,而他们对此的反应是撤换将领。当这场灾难在白俄罗斯爆发时,希特勒就撤掉了也许对他最忠诚的前线指挥官——恩斯特·布施元帅。布施执行过他明知错误的荒谬命令,也曾拒绝采取他明知正确的措施,为了得到希特勒的宠信无所不用其极,却还是没有保住自己的官位。同样被免职的还有第9 集团军司令汉斯·约尔丹将军。约尔丹的罪名是在应对苏军最初的攻势时对于如何运用第20 装甲师犹豫不决,尽管在那个夏天他的指挥并不比白俄罗斯境内的其他任何军官拙劣。

在1943年后退到第聂伯河的大撤退中曾任某装甲师师长、在为科尔孙包围圈解围的尝试中任第47 装甲军军长的尼古劳斯·冯·福曼将军接管了第9 集团军,但此时这支部队与其说是兵强马壮的野战集团军,不如说是一股乌合之众。

中央集团军群的新任指挥官是瓦尔特·莫德尔元帅。莫德尔脾气暴躁、言语尖刻,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但在作战指挥上确有真才实学。他于1894 年出生在一个没有军人背景的中产阶级家庭,以中尉身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曾被一颗子弹打中肩膀,还得到过一级铁十字勋章。在战间时期,莫德尔担任过各种参谋和部队主官职务,在1940 年的法国会战中指挥了第3 装甲师。但令他声名鹊起的是东线:在1941 至1942 年冬季苏军猛烈的反攻中他指挥了第9 集团军。当周围的友军不是败退就是溃散时,他却在狭窄得出奇的勒热夫突出部(RzhevSalient)成功守住了阵地。他挫败了苏军在1942 年攻占这一突出部的所有尝试,然后在1943 年年初通过精心布置的行动将第9 集团军撤出这块险地。这场所谓的“水牛行动”是敌前撤退的典范,使战线缩短320 多千米,腾出了20 多个师用于其他地段。在1943年7 月德军对库尔斯克进攻失败以后,他不得不故伎重演,这一次是在1943 年8 月,在苏军称为“库图佐夫行动”的大反攻面前将第9 集团军撤出了奥廖尔突出部。

(上图)悄然有序地撤退的德军

就个人而言,他是冷酷无情的:对自己部下官兵,对敌人,对不幸处于他的作战区域的苏联平民都是如此。在1943 年夏季第9 集团军的撤退中,他悍然下令疏散奥廖尔地区的全部平民,造成了数十万男女老幼丧生的人间惨剧。就连希特勒在莫德尔身边似乎也不能感到完全自在。“我信赖那个人的办事能力,”希特勒曾经这样说,“但是我不愿在他手下工作。”莫德尔能够在许可范围内激烈地反对希特勒的意见,粗鲁地回嘴,偶尔甚至会挂断电话。有一次,因为希特勒提出的作战建议稍微多了一点,他竟然发问:“是谁在指挥第9 集团军,我的元首,你还是我?”

但是,莫德尔身上最重要的特点与任何军事天才或精神力量都无关。促使他指挥作战的主要动力是他对元首的忠诚和希特勒对他的信任。元首甚至允许莫德尔在接管中央集团军群的同时保留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指挥权,通过他的副手约瑟夫·哈尔佩将军(General Josef Harpe)对后者发号施令。这一决定使莫德尔元帅获得了这场战争中任何战线上的其他任何德国军官都不曾拥有的权力。

在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曼斯坦因等名将失败后,莫德尔独揽大权,成为新的一方诸侯,从德涅斯特河到德维纳河都是他的领地。因此,他可以在自己的广大辖区内自由调度装甲师和机械化师,而不必损及友邻集团军群指挥官的权力,通常也不会受到来自希特勒的任何阻力。这些师正是他在“巴格拉季昂行动”前夕划到自己名下的,当时他和总司令部一样确信苏军的进攻将会针对北乌克兰集团军群。事实上,他在这年春天不断提出的增兵要求——希特勒一贯默许这些要求——成了中央集团军群在苏军进攻前从作战部队变为空架子的关键因素之一,因而也是导致这场灾难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指挥官,莫德尔并不以复杂精妙的机动见长,而且他根本没有打赢进攻战的记录。也许这是因为他被提拔到集团军和集团军群指挥岗位上的时间很不巧,很难想象有什么人,哪怕是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能指挥国防军在1944—1945 年的东线打胜仗。但这也可能是他注重秩序和纪律的性格使然。他的偏好始终是维持一条连贯的前线,无论它在某些地方可能有多薄弱,同时还偏好用多个退守阵地来巩固它,并通过无情地搜刮后方人力来组建预备队。一旦苏军的进攻暴露了其意图,无论防线上的缺口有多小,莫德尔都会立刻通过对突入之敌的侧翼发起反击来堵塞缺口。这些反击都是快攻,更像是掠袭:冲上去,打击敌人,然后脱离接触。但是它们确实能造成影响。例如,第5 装甲师就曾在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战斗中击毁486 辆苏军坦克。

(上图) 摄于1944年夏的西线,从法莱斯口袋中逃出的德军一部,尽管损失了无数车辆和大炮,莫德尔还是设法拯救了不少部队。

由于莫德尔的作战艺术缺乏真正的进攻成分,它无法带来胜利,但至少能够避免灾难。最重要的是,莫德尔在这年夏天余下的时间里避免了任何新的包围战出现,这份作战功绩可不小。至于它是否能像某位受人尊敬的分析家所言,跻身于“德国指挥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出色的表现”之列,那还有待商榷。而且苏军也帮了他的忙,因为他们从前线撤下了装甲部队,改由步兵为前锋在宽广正面上实施进攻,就连莫德尔也注意到敌人的推进出现了某种战役性停顿。

事实上,莫德尔的任命在短期内并没有改变什么。苏军大部队还在大踏步前进。徳军有可能阻止他们的战役预备队还在普里皮亚季沼泽以南,而且驰援速度缓慢,一次只来一个师。战略预备队更是远在法国,在一场消耗巨大的阵地战中逐渐瓦解。而且,“巴格拉季昂行动”的第三阶段即将开始。苏军已经盯上了新的作战目标:位于明斯克西北80 千米处的莫洛杰奇诺(Molodeczno)和西南145 千米处的巴拉诺维奇(Baranovichi)。这两个地方都是通向明斯克的铁路线上的关键交通节点,如果苏军要为前进到它们西边的大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就绝对必须占领它们。不仅如此,这两座城市还各控制着一条咽喉要道,也就是位于几乎无法通行的白俄罗斯西北部的原始森林(Naliboki Puschka)南北两端的相对开阔的地面通道。从作战角度讲,占领莫洛杰奇诺就能打开前往维尔纽斯、考纳斯(Kaunas)和波罗的海诸国的道路,占领巴拉诺维奇就可前往比亚韦斯托克、布列斯特和华沙。对德军来说,这两个地方是最后的瓶颈地带,是在苏联红军冲进北德平原之前阻击他们的最后机会。

然而守住莫洛杰奇诺或巴拉诺维奇的机会又是几乎为零。

本文节选自《国防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