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年2月7日,呂布兵敗,陳宮、高順、張遼等人隨同呂布一起被曹操俘獲。張遼降曹,呂布欲降而不能,陳宮、高順堅決不降,三人都被斬首示衆。

高順倒還罷了,曹操對陳宮卻十分欣賞,一再勸說他歸順自己。


史書《典略》記載,呂布一干人等被縛到曹操面前,曹操得意地對陳宮說“你不是向來以爲自己智謀出衆嗎?現在如何?”陳宮恨恨說“呂布從不聽我的建議,事情纔會到這一步。但凡他聽一句,我們都不會被你擒住。”

曹操又笑道“今天這事兒,你看怎麼辦?”陳宮大義凜然地說“爲臣不忠,爲子不孝,死自分也。”意思是作爲臣子我不忠,作爲兒子我不孝,死是應該的。

雖然陳宮說自己不忠不孝,但這只是臨死之前的一種哀傷之言,並不代表他真認爲自己不忠不孝。

曹操捨不得殺他,說“你要是死了,你的母親怎麼辦呢?”

陳宮說“我聽說以孝天下的人,不會殺害別人的母親,我母親能否存活,在於明公你。”

曹操又問你的妻子兒女怎麼辦,陳宮都是一樣的回覆,大意是我相信你的人品,他們怎麼樣就看你了。然後陳宮對曹操說“請出就戮,以明軍法”,從容赴死。

注意,這裏陳宮對曹操的稱呼是明公而不是曹賊,可見爲了親人,他還是對曹操服了軟,毫不吝嗇的送上幾頂高帽子。

曹操大概也體會到了,哭着目送陳宮,此後供養照料陳宮的家人。

看到這裏,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奇怪,陳宮對曹操貌似也沒那麼反感,曹操更是一心想要招賢納才,爲何陳宮非要陪着呂布一道死而不願投降曹操得條生路呢?三國時期的人,換幾個主公根本不是什麼大事。何況再怎麼看,呂布都不是明主。

這麼說吧,陳宮甘願就戮可不是爲了呂布。如果抓住他的是劉備或其他人,陳宮或許有可能投降,唯有曹操,那是絕對不降的。


爲啥?因爲他已經背叛過曹操一次,沒有臉面再回去。而且在內心深處,陳宮並不認爲曹操真的是“明公”,死前這麼稱呼曹操,不過是爲了拿話將住他,好讓他放過自己的家人。

無論《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中,陳宮追隨曹操的時間都很早,但後來也都背棄了曹操。

《三國演義》裏是這麼描寫的,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改裝逃走,董卓發下海捕文書。曹操逃到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所擒。但陳宮是忠義之士,本就不滿董卓,對敢於刺殺董卓的曹操很是崇敬,官也不當了,跟着曹操跑路,準備幹一番大事業。

兩人到了成皋(今河南滎陽),投宿於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家,呂伯奢很高興,吩咐兒孫殺豬待客,他自己去西村打酒。

但曹操疑心病重,聽到呂家人說綁住了再殺,懷疑要殺自己,先下手爲強,殺了呂家男女8口。然後纔看到了那頭被綁起來的豬,方知殺錯了人。


事已至此,也沒別的辦法,兩人匆忙上馬打算離開,誰知出門沒多久,恰好遇見打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又把他給殺了,還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陳宮大爲惱怒,知道自己看錯了人,離開曹操投奔徐州的陶謙。

正史中有沒有這個情節呢?有的,曹操的確在逃跑路上殺了呂伯奢一家,但沒陳宮什麼事兒。

陳宮首次出現在史料中就是曹操的手下,192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陳宮幫助曹操爭取到了濟北相鮑信的支持,得以接任兗州刺史,被曹操視爲心腹。

後來,曹操殺害了兗州名士邊讓等人,而邊讓是陳宮的朋友,陳宮本身也是位名士,因而兔死狐悲,對曹操生了反心。


194年,曹操率兵討伐徐州牧陶謙,陳宮說動了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及王楷等人,背叛曹操,迎接呂布入主兗州。曹操趕緊撤軍反攻,雙方打了一年多,呂布不敵,帶着殘兵剩勇逃往徐州投奔劉備,陳宮也在其中。爲啥是劉備而不是陶謙呢?因爲陶謙已經死了,死前讓劉備接手徐州。

所以,陳宮怎麼能投降曹操?

從感情上說,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陳宮,是一名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在他的意識裏,殺名士就是不對的,是對士大夫這一階層的殘害,乃暴君所爲。說白了,他和曹操道不同不相爲謀。

從實際情況來看,他的背叛讓曹操險些失去了兗州,在與呂布的交戰中也損失許多將士。曹操真能不計較這些,對陳宮一如從前嗎?不太可能。


況且,能背叛一次,就能背叛第二次。曹操也許沒聽過這句話,但道理是懂的。陳宮若是投降,就算保得住性命,也是坐冷板凳的命運,說不定還得承受曹營將領們的嘲笑譏諷。

這麼一想,還不如死了算了。跟呂布同生死,至少還能留下個忠義的名聲,若是降曹,可就成了徹頭徹尾的小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