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六天的领跑,为《夺冠》打出了怎样的身位?︳黑白文娱“国庆档观察”第一弹

一个非常火热的现象是,提前上映的六天,《夺冠》已经成为了十足的社交货币。所有的公域空间和私域空间,都加入了围绕《夺冠》解读、发酵、争论、再创作的舆论狂欢。它的刷屏不仅是影片自身的势能积聚,也提前引爆了大众对于整个国庆档的热情与信任。

作为接盘春节档的“加码型”国庆档,此次的内容排面非常重磅,既有期待值已经爆棚的《姜子牙》,又有“导演天团”的《我和我的家乡》,此外还有主攻圈层市场的《一点就到家》《急先锋》等。在这其中,如果比拼题材应和节日的欢快巧劲,《夺冠》并不占上风,那么在未来多日紧密的内容大考中,这部影片可以依靠的是什么?

这也是《夺冠》提档的明智之处——不仅仅在于领先一个身位的票房获取,更重要的是定位和口碑的及早清晰。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数日的市场反响,影片已经迅速摆脱此前可能或多或少遗留的,观众关于排球“小众题材”的误读,而让人们看到了一种与去年“祖国”类似的难得的人文“合家欢”。《夺冠》对专属时代的记忆与跨越时代的共鸣的连接,成功对跨度较大的多个代际人群产生了普遍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作为一部人文剧情片,光有创作是不足以激发其市场热度的,而《夺冠》恰恰所具备的情绪的感染力、议题的丰富性、讨论的爆裂度,为影片不断循环地形成新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在这两方面的合力下,《夺冠》更多会以一种比较稳健的状态,在市场上形成长线的观赏价值。

口碑释放,话题流量池庞大,影片后劲稳健

在猫眼和淘票票所显示的影片“想看”人数上,作为一部已经上映七天、真实口碑充分释放的影片,《夺冠》目前却高居第二位,充分显示出了影片在国庆档及至整个十月的强效后劲。

而其中一个值得留意的细节在于,近七天这一数据的新增量,环比上涨了75%。

这正是《夺冠》的第一波上映时间,有效说明了观众市场对影片的认可,影片的口碑和讨论度起到了正向作用。

“身临其境般的比赛现场”无疑是《夺冠》的卖点之一,“一比一复刻”的赛场和观众席、运动员与教练的表现,每一个关键球的打法、排球在空中划过的弧线,都尽量做到还原历史,并且以能够充分带动观众的角度,去拍摄和组合那些体育比赛特有的瞬间。于是观众得以在两个多小时内,“穿越”回三个被高度复刻了的历史性时刻,情绪随紧咬的比分起伏,足够丰富的画面与声效甚至让人有现场观战的错觉。

而在这种感官刺激之上,透过这些热血激情,影片更大的卖点则在于创作者一步步引出的种种无声发问。对时代变迁以小见大的体现,人性视角的观察,一层层递进展现的人文思考,这些是脱离了影院的沉浸体验之后,可以长久为观众留下回味,并不断在全社会掀起一轮一轮余波的关键。

可以看到,在猫眼、淘票票两平台上,已有共计超12万人为影片打分,两平台分别为9.2分和9.1分——只相差0.1分,由此可见口碑的稳定。

与此同时,围绕着影片的话题流量池非常庞大。除了核心主题被充分讨论,由于导演陈可辛和整个团队在创作时一致的“完美主义”,这部影片中的大量维度和细节,都被观众拆解出来,在社交平台得到不断放大、玩味。

巩俐、黄渤影帝影后级的表演,“没认出‘郎平’是巩俐”。女排姑娘真实出演,每位姑娘的粉丝群体对自家“墙头”的热情安利。郎平女儿白浪因饰演年轻时的郎平,一周之内由寂寂无名到火出了圈。郎平带领中国队夺冠领奖时,致电陈忠和的感人细节。

观众的讨论和分享不断产生着大量的UGC内容,大众的关注度又吸引着各行各业媒体从各自角度活用《夺冠》内容和女排精神,这些内容大量汇流成为了《夺冠》的“民间”宣发素材,持续向外扩散,持续着影片的曝光度。

00后与60后,情绪连接面广,难得的合家欢人文片

我们注意到,“女排精神”这样一个看似比较传统、属于过去年代的故事,却得到了年轻用户的极大追捧。25岁以下的观众目前占比超过四分之一,20岁以下观众更是给出各人群中的最高评分,9.4分。

事实上,近两年影视行业已经不断触到文化自信的新一代,对于反映国家发展、民族精神内容的重要偏好以及强劲的消费力。这一点,此次同样落到了年轻观众对于《夺冠》的爱好。

同等重要的是,这部影片以郎平这个曾经的年轻人先驱为核心,所体现出的当代人文精神探讨,比如对个人意识的尊重,对个人价值的重视等,也非常应和当下年轻人的思想主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郎平对年轻一代的朱婷的人生观引导,打破过去的“女排没有‘我’,只有‘我们’”的时代印记,帮助朱婷只“成为自己”,在铁打的队伍背后,让个体的人格完成了一场觉醒,打出故事推进过程中最高光的人性色彩。在这一点上,影片得到了年轻一代非常高的共鸣和认可。

作为网络口碑传播的主人群,年轻观众依然持续的占比升高,也在不断强化着《夺冠》的占位。

中青年人群是电影消费的主力,但值得区分的是,不同于《姜子牙》《一点就到家》这样由同学朋友结伴为主、体现社交需要的观影场景,《夺冠》则往往是年轻人群与家人长辈一同的选择。尤其是在中青年群体大量返回家乡后,邀请长辈观看《夺冠》作为陪伴方式,两代人、三代人一同观看,不断增多——一定程度上,从购票平台客单价的增长态势就能判断这一状态。

颇有意味的是,在大部分院线观影中,是由年轻人向长辈进行价值传递,而《夺冠》则是一次难得的反向沟通。微博上,有很多用户留下与父母一同观看的细节描述,“讲起女排故事来非常激动”“整个人突然好有光彩”,这样对长辈的新认知在年轻人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可以看到,《夺冠》也正符合当下内容领域,先打穿圈层、再影响广众的破圈路径。由提档期第一波中青年、题材爱好者、核心情怀人群的观看与口碑话题发酵,实现超强存在感,并随着中青年的影响带动更多其他年龄层、非电影核心观众的共同观看,形成这个国庆档中那个必备的、全民记忆全民情绪的作品占位。

THE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