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做一个“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也挺好。

想必家中有孩子的家庭,对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肯定是再熟悉不过了。毕竟,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任何事物都很上心,见到任何不理解的事情,都会去问一个“为什么”,甚至一些在成年人眼中都已经司空见惯的事情,孩子都会不自觉地问上一问。

而这个时候,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感觉头痛不已,毕竟孩子问的都是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很多家长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回答。所以,这个时候买上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孩子问什么问题就去找什么答案自然变得很方便了。

当然,也不能排除个别的家长,耐性不太好,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时,心生厌烦,以蛮横的态度和语言回绝孩子,最终让孩子失望而归。久而久之,甚至可能会抹杀孩子好奇的天性。

其实,好奇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产生好奇之心,并不断进行探索。当然,以他们的见识和理解能力,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太多的收获,所以只得求助于家长,希望能够从自己父母的身上得到答案。

这就是,造就了孩子化身“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原因。

从这个方面来讲,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一样的孩子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这表明了孩子正在对这个世界产生思考,这将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不但不产生厌烦情绪,反而积极地理解和配合孩子,认真地为孩子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就一定能够激发孩子主动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接触新事物的热情。

相对于回答孩子的问题而言,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加重要!

家长在回答孩子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要加强对孩子的观察,注意他们思想的变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积极地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层次地思考,从而培养孩子“能问问题”“会问问题”的能力。

既然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而且提问比回答更重要,父母如何鼓励、引导?其实,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家长要善于示范。

在生活中,家长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时候,不要只是就事论事,而是要看到事物发展规律中更深层次的问题,并及时把这个规律向孩子提出来,引导他们去积极地思考,听取他们内心对这个事物的认知,从而培养孩子善于动脑筋的习惯。如此,在家长以自身进行示范的过程中,必然会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变得爱提问。

第二,家长要善于回答。

对于孩子的提问,家长除了要有耐心地倾听以来,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回答。试想一下,如果家长为了表现自己很有学问,总是用一些高深的言语或是理论来回答孩子,让他们本就不明白的东西变得更加糊涂。其结果来看,可能会事与愿违,起到反作用。

所以,家长一定要善于回答孩子的问题,用孩子能够听得懂、理解得了的语言进行回答,这样才能让孩子保持提问的兴趣。

第三,家长要善于引导。

孩子的眼界受年龄的限制,能够接触的东西其实并不算多。

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以此来增加孩子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大自然、接触同龄人,让他们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生新生事物,从而促使他们心中的“为什么”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

而孩子就会在如同“十万个为什么”中,开启对新事物的无尽追求和探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