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爬入室连续作案5宗,东莞市公安局长安分局持续强化“四智”应用,多侦合一,一个月内成功打掉这个团伙,破案5宗。东城街道深夜小巷里发生一宗故意伤害案,公安分局仅用10小时就破案……科技护城墙及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大大提高了民警的破案效率。一宗宗快速侦破的小案,既震慑了犯罪又让市民有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去年以来,让东莞市民感受颇深的是,东莞的社会面越来越安全、警方打击效能越来越高、公安服务品质越来越优、科技强警支撑越来越强、警队的能力素养越来越好,这一切相当程度上得益于科技信息化支撑能力的提升。

据介绍,为全面提升东莞公安科技信息化水平,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厅有关大数据和智慧新警务战略部署,2018年下半年,东莞市公安局结合东莞实际,提出了东莞科技护城墙建设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以全息感知网为触手、以高速传输网络为通道、以警务云和视频云为基础、以警务大数据中心为核心、以运维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智能化应用为目标”的立体化智能综合防控体系。2019年1月东莞公安局正式启动东莞科技护城墙建设,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正是在这几年,东莞公安无论在打击防范还是各项工作在社会各界的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即使是在受疫情影响的上半年,进步也很大。一是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全市的违法犯罪警情、刑事案件立案数、治安案件受理数分别同比下降19.1%、9.1%和18.6%,其中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八类严重暴力犯罪、命案、“两抢一盗”等分别同比大幅下降40.6%、34.1%和43.4%。二是打击效能名列全省前茅。全市的破案数、治拘人数、逮捕人数均列全省第三,刑拘人数列全省第四,并且侦办了很多大案要案和积案,多次获得公安部、省公安厅的通报表扬。三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反映治安明显好转。比如在今年的市两会上,600多份的提案和建议,没有一份是针对东莞治安问题的,为十几年来的首次。

借力大数据 构建科技护城墙

“科技护城墙建设,数据是基础。”科技护城墙建设以来,东莞市公安局花了大力气开展基础性工作。一是开展“二标四实”信息采集大会战。按照公安部“一标三实”的工作部署,借鉴了广州“四标四实”的先进经验,公安主动牵头,联合政府各部门,开展入户信息采集大会战。把社会治理要素,基础信息数字化、标准化、可视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全力推进前端感知网建设,东莞市政府连续两年将前端感知网建设任务列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两年的时间一、二类视频点数量增长了3.7倍;卡口数量增长了8.5倍。此外,还与运营商合作,由社会资本投资,全面撬动社会资源,建成了功能等同于二类视频的“慧眼”小视频。2019年上半年实现全市电子警察和智能停车场全联网。打造了以人为核心的智能感知体系,构筑了以车为要素的立体防控网络。

据介绍,为贯彻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和公安大数据战略,确保实现情报引导警务和精准打防管控的目标,结合东莞实际,东莞市公安局于2019年10月正式启动“四智”系统建设,2020年7月16日正式上线。上线后已经在实战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0年7月30日7时许,在长安镇厦边社区沿河路一租客张某国被盗一部蓝色手机,张某也被盗手机一部,当天凌晨4时许,同栋楼另一出租屋何某成被盗一部红色手机。经勘查,张某国、张某被盗窃案与何某成被盗窃案发案现场为同一栋出租楼,作案手法相同,为同一伙人所为。研判员通过查看案发现场,侦查确认该两起案件的嫌疑人为两名戴帽子和口罩的男子,作案过程驾驶一辆红色女装摩托车。

研判员通过大数据作战平台展开分析,很快就锁定两名犯罪嫌疑人。结合在案发现场提取的物证,以及分析犯罪嫌疑的作案规律,通过大数据作战平台案件串并模块,共串并到7起同类型案件。经深入研判,最终确认2017年潘某被盗窃案、2015年刘某英被盗窃案、2018年曾某华被盗窃案等3起案件均系该两名犯罪嫌疑人所为。

随即,长安公安分局在长安镇沙头社区瑾头过坡某房内抓获犯罪嫌疑人黄某校、黄某庄,现场缴获手机两部;在长安镇一手机维修店抓获收赃嫌疑人蔡某良,起获手机一批,成功打掉一个入室盗窃团伙。

近些年,长安公安分局以实战为导向,全力推进智慧新警务建设与应用,让打击及服务工作插上“智慧的翅膀”,促使打击更准、更有效,让服务群众工作更便利、更暖心,实现了“警务运作更高效,打防管控更精准,服务群众更到位”的工作目标。

据统计,今年以来长安“盗抢骗”案件同比下降30%,其中入室盗窃大幅下降72%、“两抢”下降64%。在已破“小案”中,12小时内破案的占33.34%,24小时内破案的占62.96%,72小时内破案的占96.29%。

依托“智慧新警务”

实现“打一个、破一串”的目标

近段时间,高埗警方充分依托“智慧新警务”研判机制,运用视频监控、串并案侦查等多种手段,连续破获 34 起“盗抢骗”案件,剿灭了一个链条式盗销电动车团伙,实现了“打一个、破一串”的目标。

近期,高埗公安分局接报多起电动车被盗窃的警情。接报后,分局迅速抽调破“小案”专业队伍开展侦查。侦查员通过案发现场的视频监控以及附近商铺的“慧眼小视频”,捕捉到嫌疑人特征。同时运用“智慧新警务”大数据平台分析比对,迅速排查出6名有重大作案嫌疑人员,并发现该团伙在高埗、中堂、石碣等地多次作案。将嫌疑人身份上报相关部门排查分析,又发现3名疑似同伙人员。

侦查员结合“二标四实”及一体化作战平台“智慧脑图”精准分析研判,锁定了犯罪团伙的落脚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蹲点伏击,便衣伏击组分别在高埗、中堂、石碣等地抓获以李某丰为首的 9 名参与盗窃电动车、摩托车、汽油嫌疑人,并成功对此案中盗、运、销进行全链条打击。经审讯,9 名犯罪嫌疑人对盗销电动车、摩托车及汽油等违法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借力“慧眼”小视频

10小时破故意伤害罪

2020年4月14日23时07分,受害人陆某忠跟一名男性发生争执后,被该男子手持手机殴打头部,致使受害人头部受伤倒地不起。接到报案后,东城分局领导立刻组织警力对案件进行侦查研判。侦查人员经过对现场的勘查,并通过“慧眼”小视频查看到被害人被殴打过程以及嫌疑人有关信息。经过进一步分析研判,确定嫌疑人身份为梁某来。

4月15日下午,侦查员发现嫌疑人行踪,分局马上通知伏击组进行深入摸排蹲守,最终在东城街道桑园一路口抓获嫌疑人。在大量证据面前,嫌疑人对自己故意伤害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该案件中,从案发到破案,仅仅用了10个小时,科技护城墙及大数据智能化的应用,大大提高民警的破案效率,“慧眼”小视频在该案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东城分局建设的“慧眼”小视频主要安装在沿街商铺、大排档、出租屋、小区楼盘里,其安装灵活、价格适中等特点,可组织运营商大量推广建设解决社会视频联网应用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东城分局按照东莞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科技护城墙及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在沿街商铺、大排档、出租屋、小区楼盘里安装大量的“慧眼”小视频,并结合侦查实战,强化视频大数据的综合应用,大大提高了打击违法犯罪的效能,进一步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

2019年,东莞公安机关结合东莞实际,秉持群防群治、多元参与、合作共赢的理念,首创“公安统筹、运营商建设、商户租用”的社会视频建设模式,由运营商在商铺、工厂、小区、村居、单位等场所安装智能联网摄像机,有效解决“平安城市”建设中视频监控覆盖面不足,社会视频建设标准不统一、联网应用难等问题。

相比传统的视频监控,“慧眼”及村(社区)视频联网建设更实惠、更高效,而且,“慧眼”与公安后台联网,有案件发生时,警务人员可通过”慧眼”做出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情况,快速锁定犯罪嫌疑人,从而有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四智”“慧眼”等东莞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落地后,数据资源进一步整合治理和深度应用,各警种各分局实现“一张图”作业,社区警务和服务工作质效将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打击防范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可显著增强,警务工作将借此逐步实现由“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的转折跃升。

来源:东莞市公安局

#东莞市#东莞市公安局#公安收藏

正是在这几年,东莞公安无论在打击防范还是各项工作在社会各界的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即使是在受疫情影响的上半年,进步也很大。一是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全市的违法犯罪警情、刑事案件立案数、治安案件受理数分别同比下降19.1%、9.1%和18.6%,其中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八类严重暴力犯罪、命案、“两抢一盗”等分别同比大幅下降40.6%、34.1%和43.4%。二是打击效能名列全省前茅。全市的破案数、治拘人数、逮捕人数均列全省第三,刑拘人数列全省第四,并且侦办了很多大案要案和积案,多次获得公安部、省公安厅的通报表扬。三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反映治安明显好转。比如在今年的市两会上,600多份的提案和建议,没有一份是针对东莞治安问题的,为十几年来的首次。

借力大数据 构建科技护城墙

“科技护城墙建设,数据是基础。”科技护城墙建设以来,东莞市公安局花了大力气开展基础性工作。一是开展“二标四实”信息采集大会战。按照公安部“一标三实”的工作部署,借鉴了广州“四标四实”的先进经验,公安主动牵头,联合政府各部门,开展入户信息采集大会战。把社会治理要素,基础信息数字化、标准化、可视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全力推进前端感知网建设,东莞市政府连续两年将前端感知网建设任务列为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两年的时间一、二类视频点数量增长了3.7倍;卡口数量增长了8.5倍。此外,还与运营商合作,由社会资本投资,全面撬动社会资源,建成了功能等同于二类视频的“慧眼”小视频。2019年上半年实现全市电子警察和智能停车场全联网。打造了以人为核心的智能感知体系,构筑了以车为要素的立体防控网络。

据介绍,为贯彻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和公安大数据战略,确保实现情报引导警务和精准打防管控的目标,结合东莞实际,东莞市公安局于2019年10月正式启动“四智”系统建设,2020年7月16日正式上线。上线后已经在实战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0年7月30日7时许,在长安镇厦边社区沿河路一租客张某国被盗一部蓝色手机,张某也被盗手机一部,当天凌晨4时许,同栋楼另一出租屋何某成被盗一部红色手机。经勘查,张某国、张某被盗窃案与何某成被盗窃案发案现场为同一栋出租楼,作案手法相同,为同一伙人所为。研判员通过查看案发现场,侦查确认该两起案件的嫌疑人为两名戴帽子和口罩的男子,作案过程驾驶一辆红色女装摩托车。

研判员通过大数据作战平台展开分析,很快就锁定两名犯罪嫌疑人。结合在案发现场提取的物证,以及分析犯罪嫌疑的作案规律,通过大数据作战平台案件串并模块,共串并到7起同类型案件。经深入研判,最终确认2017年潘某被盗窃案、2015年刘某英被盗窃案、2018年曾某华被盗窃案等3起案件均系该两名犯罪嫌疑人所为。

随即,长安公安分局在长安镇沙头社区瑾头过坡某房内抓获犯罪嫌疑人黄某校、黄某庄,现场缴获手机两部;在长安镇一手机维修店抓获收赃嫌疑人蔡某良,起获手机一批,成功打掉一个入室盗窃团伙。

近些年,长安公安分局以实战为导向,全力推进智慧新警务建设与应用,让打击及服务工作插上“智慧的翅膀”,促使打击更准、更有效,让服务群众工作更便利、更暖心,实现了“警务运作更高效,打防管控更精准,服务群众更到位”的工作目标。

据统计,今年以来长安“盗抢骗”案件同比下降30%,其中入室盗窃大幅下降72%、“两抢”下降64%。在已破“小案”中,12小时内破案的占33.34%,24小时内破案的占62.96%,72小时内破案的占96.29%。

依托“智慧新警务”

实现“打一个、破一串”的目标

近段时间,高埗警方充分依托“智慧新警务”研判机制,运用视频监控、串并案侦查等多种手段,连续破获 34 起“盗抢骗”案件,剿灭了一个链条式盗销电动车团伙,实现了“打一个、破一串”的目标。

近期,高埗公安分局接报多起电动车被盗窃的警情。接报后,分局迅速抽调破“小案”专业队伍开展侦查。侦查员通过案发现场的视频监控以及附近商铺的“慧眼小视频”,捕捉到嫌疑人特征。同时运用“智慧新警务”大数据平台分析比对,迅速排查出6名有重大作案嫌疑人员,并发现该团伙在高埗、中堂、石碣等地多次作案。将嫌疑人身份上报相关部门排查分析,又发现3名疑似同伙人员。

侦查员结合“二标四实”及一体化作战平台“智慧脑图”精准分析研判,锁定了犯罪团伙的落脚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蹲点伏击,便衣伏击组分别在高埗、中堂、石碣等地抓获以李某丰为首的 9 名参与盗窃电动车、摩托车、汽油嫌疑人,并成功对此案中盗、运、销进行全链条打击。经审讯,9 名犯罪嫌疑人对盗销电动车、摩托车及汽油等违法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借力“慧眼”小视频

10小时破故意伤害罪

2020年4月14日23时07分,受害人陆某忠跟一名男性发生争执后,被该男子手持手机殴打头部,致使受害人头部受伤倒地不起。接到报案后,东城分局领导立刻组织警力对案件进行侦查研判。侦查人员经过对现场的勘查,并通过“慧眼”小视频查看到被害人被殴打过程以及嫌疑人有关信息。经过进一步分析研判,确定嫌疑人身份为梁某来。

4月15日下午,侦查员发现嫌疑人行踪,分局马上通知伏击组进行深入摸排蹲守,最终在东城街道桑园一路口抓获嫌疑人。在大量证据面前,嫌疑人对自己故意伤害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该案件中,从案发到破案,仅仅用了10个小时,科技护城墙及大数据智能化的应用,大大提高民警的破案效率,“慧眼”小视频在该案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东城分局建设的“慧眼”小视频主要安装在沿街商铺、大排档、出租屋、小区楼盘里,其安装灵活、价格适中等特点,可组织运营商大量推广建设解决社会视频联网应用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东城分局按照东莞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科技护城墙及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在沿街商铺、大排档、出租屋、小区楼盘里安装大量的“慧眼”小视频,并结合侦查实战,强化视频大数据的综合应用,大大提高了打击违法犯罪的效能,进一步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

2019年,东莞公安机关结合东莞实际,秉持群防群治、多元参与、合作共赢的理念,首创“公安统筹、运营商建设、商户租用”的社会视频建设模式,由运营商在商铺、工厂、小区、村居、单位等场所安装智能联网摄像机,有效解决“平安城市”建设中视频监控覆盖面不足,社会视频建设标准不统一、联网应用难等问题。

相比传统的视频监控,“慧眼”及村(社区)视频联网建设更实惠、更高效,而且,“慧眼”与公安后台联网,有案件发生时,警务人员可通过”慧眼”做出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情况,快速锁定犯罪嫌疑人,从而有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四智”“慧眼”等东莞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落地后,数据资源进一步整合治理和深度应用,各警种各分局实现“一张图”作业,社区警务和服务工作质效将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打击防范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可显著增强,警务工作将借此逐步实现由“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的转折跃升。

来源:东莞市公安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