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父母要給與孩子更多的陪伴。

另一方面,教會孩子獨處也是他們成長中必須的一課。

從幼兒到少兒,孩子在學會獨處的過程中,會培養出注意力、適應力,自得其樂的能力。

那麼,怎樣一步一步地讓孩子學會獨處呢?

兩三歲的幼兒期

首先要保證孩子獨處的環境是絕對安全的。記得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房間裏的攝像頭拍下兩個兩三歲大小的孩子拉開五斗櫃的抽屜玩耍,結果櫃子倒下,孩子被壓在下面。

所以,孩子獨處時房間裏的傢俱要安全,還不能讓孩子觸碰到電線開關,以及刀、剪子等等。

另外就是孩子與家長的距離不能遠,家長可以隨時監控到孩子,孩子也知道爸爸媽媽就在不遠處,心裏有安全感。

幼兒確實需要與看護者的聯繫和大量的刺激。然而,隨着蹣跚學步階段的推進,認知能力的發展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一旦蹣跚學步的孩子能夠在想象力的驅使下持續玩耍,他們離開爸爸媽媽的時間就會增加。獨處的時間對孩子很有好處,因爲這給了他們空間,讓他們沉浸在目標導向的遊戲中。

如果他們能夠持續在自己的遊戲中,而且他們有這樣做的認知技能,那麼有機會不被打擾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好的。

積木、拼圖遊戲,還有假裝做飯、過家家,都是理想的活動,可以讓幼兒控制自己的遊戲並自己發展故事情節。

當孩子在兩歲左右開始有自我意識的時候,有一些無人陪伴的時間可以讓孩子開始發展他們的獨立和自我效能的信念。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應該把孩子留在無人看管的地方的時間越來越長,當然,這裏說的無人看管的地方是指家庭中的某一個地方,比如孩子的臥室。這個時候家裏依然要有成年人,孩子的爸爸媽媽,或是祖父母。而且他們應該讓年幼的孩子保持在聽得見聲音的範圍內。

當你的孩子專注於一項活動時,他們不需要你的打擾,這是好事,當然不包括但看電視。

在孩子上小學以後,有的家長會因爲臨時出現的狀況而把孩子獨自留在家裏。

這時候,那些從小受過獨處訓練的孩子就能情緒穩定地呆在家裏,獨自找事情做來打發時間。

而很少獨處的孩子就會驚慌不安,無所適從,甚至會害怕得大哭大鬧。

所以,從小的獨處經歷還是會很有幫助的。

當然,當孩子真正要在家獨處時,父母還是要做周全的準備。

事先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以及在緊急情況下應該聯繫誰。

重要的是,父母要了解孩子獨處的能力,不要強迫孩子獨處。

父母應該經常告訴他們的孩子在哪裏可以找到他們,這不僅是爲了滿足孩子的需求,也是一種尊重。

當然,更多的獨處是父母在家的時候。如果父母需要一段時間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他們應該向孩子解釋,給他們不應該被打擾的理由。

要有一個明確的理由,讓孩子知道不能過來打擾你,你要學會尊重孩子,讓他們開始區分什麼時候你不能被打擾,什麼時候可以被打擾。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可以繼續讓他們越來越獨立,導致有一段時間聽不到他們的聲音,然後,最終,家長可以放心地走出家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