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为国家试制度”重要使命的自贸区近期再添新成员。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至此,中国的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

此番北京设立自贸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北京要在经济上“发力”,进一步强化其在北部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在9月24日举行的北京自贸区揭牌仪式上,也明确将其划分为科技创新片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高端产业片区3个片区。

未来,北京自贸区将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北京新承接国家战略布局公布后,在去年获批的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也将联动迎来崭新的发展契机。从北京自贸区看向青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升级,青岛该如何打好“自贸区”这张王牌?

自贸区再扩容

9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至此,中国自贸区数量已增至21个。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设立自贸区将有助于实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多层次差别化探索,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

自2013年上海诞生第一个自贸区以来,中国的自贸区试验已经推进7年,目前已经是第六批自贸区扩容。此次新增的北京、湖南以及安徽自贸区,全部为内陆区域。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湖南、安徽以及扩大自贸区建设的浙江,四省市利用外资总额占据了全国的五分之一,进出口额占比超20%,湖南的外贸增速排名全国第一。

从21个自贸区的区域分布来看,已形成“沿海成片、内陆连线”的格局,京津冀以及长三角两个国家重点发展的城市群,实现了自贸区全覆盖。

虽然同为新晋自贸区,但三个自贸区彼此之间的战略定位却不尽相同。其中,作为我国北方区域中心的北京,自贸区使命最为特别,“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定位超乎一般城市。

北京自贸区具体布局公布

9月24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在同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自贸区的具体布局也首次对外公布。

据了解,北京自贸试验区涵盖科技创新片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高端产业片区3个片区,共119.68平方公里。

具体来看,科技创新片区共31.85平方公里,包括中关村科学城21.59平方公里和北京生命科学园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10.26平方公里。片区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打造为数字经济试验区、全球创业投资中心、科学技术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先行示范区。

国际商务服务片区共48.34平方公里,包括首都国际机场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28.5平方公里,北京CBD4.96平方公里、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2.96平方公里,以及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周边可利用产业空间10.87平方公里。上述区域将重点发展数字贸易、文化贸易、商务会展、医疗健康、国际寄递物流、跨境金融等产业,打造临空经济创新引领示范区。

高端产业片区共39.49平方公里,包括大兴国际机场西侧可利用产业空间10.36平方公里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7.83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生物技术和大健康等产业,建设科技成果转换承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聚集区。

服务业与科技创新作为北京的优势,结合国内国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设立自贸区势必会对北京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正向推动。

正因如此,北京自贸区的七大主要任务也浮出了水面: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环境;高质量发展优势产业;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路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围绕着七大任务,北京自贸区将助力打造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助力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着力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不难发现,不管是其主要任务还是亮点特色,重点都在围绕服务贸易和数字经济展开。这也是在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从北京望向青岛,伴随着工业互联网与现代服务业的全面起势,定位为胶东经济圈龙头城市的青岛,在此次北京站在我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背景之下,又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呢?

青岛如何借鉴?

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国家战略与发展机遇正在青岛叠加。

与北京同处中国北方的青岛,早于北京一年落地自贸区这一国家战略。一年间,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总结出60余项创新成果,并提报了12项全国首创案例。截止7月底,青岛片区共计新引进金融项目134个。

今年1-7月,青岛片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73家,实际到账外资2.64亿美元,同比增长79.6%;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15.8亿元,同比增长4倍。

可以这样说,在开放的大势之下,结合联通日韩优势、面向海洋的地理优势,青岛已经来到了蝶变升级的关键阶段。随着北京自贸区的顺利获批,其中的一些做法可以成为青岛增强自身优势的关键。

首先,正如北京自贸区将主动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发展。作为胶东经济圈龙头城市的青岛,也应该借国家战略落地的契机,增强与胶东地区其他四市的联系。

毕竟在新发展格局下,内循环是主体,实现双循环的前提就是要先打通内循环。具体到青岛而言,应先加强与周边地市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技术流之间的联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的过程中,先在区域内畅通要素的流动渠道,为区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能。

后续,胶东五市能否借自贸区落地青岛与烟台为契机,围绕互融互通出台更多的便利政策,真正实现“抱团发展”,也将在极大程度上决定胶东一体化的进程最终会走向何方。

其次,作为全国第一个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贸区,北京将会落地更多关于数字贸易相关机制的试点。长期以来,人们提到“数字经济”,第一时间可能都会想到拥有阿里的杭州,但与杭州相比,北京数字经济实际上发展得更快。北京的数字经济增加值早已达到万亿级别,占GDP比重已经超过50%,数据均居全国首位。

对正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青岛来说,以北京成立自贸区为契机,可以承接一些北京发力数字经济过程中溢出的优质资源,在完善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过程中,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打造数字经济产业聚集高地,增强自身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

同时,工业互联网作为青岛正在着力发展的方向,一方面需要完备的工业基础,同样也需要先进的数字科技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青岛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实现产业的“腾笼换鸟”。

第三,围绕服务贸易这一与现代服务业息息相关的领域,青岛也应该与北京产生更多联动。2015年,北京成为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此后大批量突破性政策和制度创新带动下,北京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了83.5%,数据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正在发力现代服务业的青岛来说,航运、贸易以及金融都是重点发展的领域。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以金家岭金融区为代表的重点区域,把金融科技为重要抓手,聚集了一批金融新业态、新机构、新资本,为青岛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科技创新也是推动北京自贸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显示,北京高端服务业人才聚集效应明显。IT领域有139万从业人员,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有140万人,金融行业有80.6万人,文体娱乐方面有37.5万人。以人才为基,北京同样吸引了大批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形成人才与企业资源的强强联合。

于青岛而言,能否借自贸区的东风,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开放程度,在培育引进越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营商环境,更好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已经成为青岛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和战略支撑。

面向未来,在这样开放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大局下,自贸区的功能作用,显然是决定青岛能否更进一步的关键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