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年的10月1日,國慶、中秋雙節恰好相逢,“小家”的團圓情與“大家”的愛國情交相輝映,讓每一個華夏兒女感慨萬千。

節日是什麼?有人說,節日就是一種銘刻精神印記的集體儀式。我們之所以需要節日,就是因爲它能夠喚起共同的民族情感、共同的歷史記憶,能夠在時間的長河裏刻下讓我們一眼就能認得出的精神座標。“生日快樂,祖國母親”“中國,我愛你”“中國萬歲,繁榮昌盛”……一面面鮮豔的五星紅旗,舒展在大街小巷,也飄揚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年十二度圓月,十一回圓不在家”……一首首流傳千年的詩詞,吟誦在我們口中,也浸潤在我們的精神血脈裏。鴻雁長飛、魚龍潛躍,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裏,千家萬戶的和合之美更加溫暖,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更加濃郁。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國纔有家,國興家才旺。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崇尚家國大義,“小家”與“大國”同聲相應,家庭幸福與國家富強同頻共振。在國慶、中秋相交的這個特殊日子,回望今年我們國家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每個人心中的家國情懷都會情不自禁地升騰起來——

還記得正月十五元宵節,同樣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卻因爲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變得有些冷清。大家舉目望月之時,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勇敢逆行,把自己的健康生死置之度外;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冒着嚴寒運送食品、物品,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維持正常生活。一張張留着勒痕的臉,一盞盞徹夜不息的燈,一次次從死神手中搶回病人,一聲聲“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全民抗疫,萬衆一心,一條條涓涓細流匯聚成了滔滔江水,一個個普普通通的“小家”團結成了這個偉大的國家。從正月的月圓到八月的月圓,我們每個人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家”與“國”的命運與共,我們心中那深沉厚重的家國情懷都更加充盈飽滿。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無論是愛家還是愛國,愛就意味着奉獻與擔當。詮釋心中的悠悠家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扛起自己肩上的責任,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國家發展、時代進步的大潮之中。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身處充滿機遇、挑戰和夢想的新時代,我們只有拿出拼搏奮鬥的熱情和腳踏實地的行動,踏踏實實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才能匯聚成同心築夢的強大力量,讓我們的家和國都越來越美好。

月滿神州賀華誕,中秋家家共團圓。今天,奔湧流淌的悠悠家國情,在明月清輝中播撒傳承、賡續綿延。有了它的滋潤,每個家庭就會更加幸福安康,我們的國家一定更加繁榮昌盛。 (張 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