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的歷史上,江抗是一支特別的隊伍,全名叫做江南抗日義勇軍,早年的江抗實際上是正面戰場潰敗以後,江南當地的民衆自發組建起來的抗日的部隊,後來爲了規範化建設,江抗與新四軍接洽,並接受新四軍的正規指導,從而令江抗發展成爲新四軍江南指揮部下屬的一支勁旅,在當地的百姓心中有着非常高的聲望。

原本江抗一開始是希望用新四軍的番號,但考慮到部隊發展問題,因此授予了江抗三路的番號,在1938年接受了新四軍的改編與指導以後,迅速出擊,在敵後與日寇交手,隊伍也不斷的發展壯大,爲了加強江抗的武裝力量,當時新四軍以葉飛率領的六團組建了江抗二路,向東發展與江抗三路匯合,在短短五個月內,人數就發展到了5000多人。

但也因此吸引了日僞軍的關注,江抗除了與日僞軍作戰以外,還要和以國民黨頑軍忠義救國軍所部進行抗衡,連番作戰的情況下,江抗所部損失慘重,國民黨頑軍部隊更是視江抗部隊爲眼中釘肉中刺,江抗部隊一些領導幹部也都大量犧牲,爲了保存實力,江抗向西撤離,幾支主力部隊分別開赴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

不過在江抗主力撤離的同時,後方還留下了很多傷員,其中是以江抗政治部主任劉飛爲主的36名戰士,由於缺少手術條件,劉飛身體裏面的子彈根本就未取出,最終留在體內,由於江南根據地大量丟失,缺少安居之所的江抗戰士只能躲在蘆葦叢之中,而且武器也極爲匱乏,還要面對敵人隨時的圍捕,局勢十分嚴峻。

劉飛主張留在敵後的這些戰士組建一支新的部隊,繼續堅持在敵後作戰,同時配合主力西撤,上級同意了劉飛的請求,但由於他傷勢沉重,因此部隊暫時以夏光(原江抗五路副司令、老六團參謀長)另外,雖然新江抗所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但就是這支只有36人的傷兵隊伍,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面,就發展成了500人的規模。

上級爲了加強新江抗的力量,特別從老江抗部隊之中抽調骨幹前往新江抗部隊之中,可惜的是老江抗部隊除了部分倖存下來以外,大部分光榮犧牲,而新江抗卻逐漸的發展起來,沒幾年的功夫,隊伍就擴大到了五千人之多,其實有一出著名的樣板戲(沙家浜)就說的是新江抗發展初期的艱難歷程,而劉飛所帶領的36名戰士所建立起來的一個連,也被人們稱爲是沙家浜連。

江抗在敵後活動的意義非常大,也鼓勵了當地的百姓抵抗日寇的決心,後來新江抗被編入新四軍之中,歸屬於新四軍第三縱隊,皖南事變以後劃入新四軍6師,爲下屬18旅,後改1師18旅,劉飛在1941年任18旅旅長,解放戰爭爆發以後,這支部隊屬於華東野戰軍一縱,參加過淮海戰役,後來被授予番號中國人民解放軍20軍,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優秀部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