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每一个父母都是从自己的青春期走过的,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父母在面对自己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从来想不起“青春期的自己”,于是孩子与父母的冲突就要爆发。

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情景:

她有一个儿子,今年刚上高中,大概从初二开始,孩子就很少与她沟通说话了。妈妈对此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认为,孩子长大了,有自己想法,不让父母干预。但是有一天,平常比较文静的儿子,突然爆发,冲着她怒吼。

原来,因为做事情有点拖拉,妈妈看到后,总是会唠叨几句,这时候孩子表现的就会不耐烦,但也只是不耐烦。可一个周末,妈妈看到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一会起来喝水,一会到客厅里转转。妈妈忍受不住,又唠叨了几句之后,说了一句:“看你这个怂样子,怎么能考上重大大学!”

儿子听到后,突然冲着大喊:“你不能说我怂样子!不能!不能!”喊得的时候,声音很大,表情都有点狰狞,然后猛关上卧室房门,把自己反锁到卧室里。妈妈一下子惊呆了。过了大约一两个小时,孩子的情绪才平静下来,半天时间没有和妈妈说一句话。

这位妈妈有点不理解,她感觉很平常的一句指责,没想到引起孩子如此大的反映。她说:“自己小的时候,父母也经常这样说自己啊”

但是时代与时代不同了,如今青少年,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自我意识成长更快,到了高中,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这种独立性的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的,与初中时期的反抗性特点有所区别。多数青少年基本上能与父母或其他成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的关系,反抗性成分逐渐减少。

虽然不在对抗,但内心要求肯定与尊重的渴求更加强烈。青少年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所以,父母在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与沟通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