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咸鱼鱼编辑| 吴怼怼

全民K歌新功能升级完毕。

App Store的版本历史记录显示,2020年9月28日,全民K歌版本更新,V7.9.31上线。

新版本增加了两个功能,一个是一键创建的小号支持赠送礼物,另一个,是能合唱的好友歌房上线了。

今天要重点聊聊的,不是别的,正是全民K歌 好友歌房的上线——在新功能中,用户可以随时加入好友合唱,实现声音的同步,甚至,在歌房里,用户还可以听歌、聊天两不误。并且,与以往「广场型」歌房不同的是,好友歌房兼具私密性、专属性,可自主切换歌房的开放状态。

从自由点歌到多元互动,好友歌房还原了线下KTV的沉浸感,还打破了传统K歌包房「一人唱,众人听」的尴尬模式。

此前,我们强调过,V7.0对于入口级的中文互联网产品来说,是一个重要节点。它是这个产品过往内功的集中体现,又是下一个世代这个领域产品大趋势的折射。

这在全民K歌身上,也得到了验证。V7.0后,好友歌房上线,这也意味着,在线K歌彻底从「独乐走向众乐」。

事实上,步入成熟期的在线K歌下半场,依然在写新故事,当KTV消失于城市夜色,欢唱之声便转移到了数字世界,随之响起的,是在线娱乐生态的新铃音。

01

在线K歌8年沉浮

传统KTV的没落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代表K歌文化就此成为时代的眼泪。

事实上,大众对K歌的热情从未削弱,只是场域从传统的包房、线下mini包间,转移到了线上。

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在线K歌行业规模化发展以来,短短数年间就积累起庞大的用户流量规模。至2018年,行业月活跃设备数超过2亿,网民渗透率达到50.6%,2019年,这个数字逼近2.2亿,网民渗透率达到53.6%.

毫无疑问,基于移动设备、在线娱乐的崛起,K歌变得更容易了。而在互联网大潮下,K歌的地域维正在消失。

最初,在线K歌软件的诞生,仅仅是对真实K歌场景的一次补充,是零碎时间的收集器,KTV高光时刻的练习场,甚至,相比起社交属性,杀时间属性反而更强。

然而,随着歌厅、舞厅、游戏厅等线下娱乐业态的逐步退场,以及互联网产品使用体验的不断进化,K歌软件在工具属性外,逐渐培养出社区感,而今,接棒时间之镜,成为了新的声音社交场。

如今,在线K歌市场的队列已经排好,以全民K歌为首,行业进入散兵维稳,巨头谋新的阶段,而产品风向也从最初的满足用户「唱歌」这一单线需求,转向互动频率更高的社交需求时代。

标志也随之诞生,全民K歌好友歌房功能悄然上线。在这个功能中,用户可以创建多个好友歌房,界面模拟KTV场景,既可自由点歌,也可随时加入好友合唱,甚至还有免费互动道具,从产品风格到用户使用逻辑都全方位贴近真实KTV。

到这里,互动成为关键指标,沉浸感意义显现,社区化成为在线K歌产品的发展方向。所以,以全民K歌上线好友歌房为界,K歌文化从线下蔓延到线上,在线K歌产品的发展也分化出两个明显的阶段:一个是以满足用户唱歌需求为主要任务的工具时代,一个是以唱歌兼社交为主的社区时代。

某种程度上说,全民K歌,其实是在线K歌行业的缩影。

从年轻人的声音秀场,到成为K歌界的全明星产品,复盘全民K歌的成长历程,其实就是在回顾在线K歌行业的半部发展史。

至此,好友歌房上线,线上KTV雏形初现,而K歌文化,也彻底跨越了地域维。

02

强弱关系链

具体到产品端,好友歌房这一功能,究竟是基于什么逻辑而产生的?它又从什么角度牵引着在线K歌产品的演化?

事实上,驱动要素有两点,一个是K歌语境中,熟人社交关系链未被发掘的隐性价值,另一个,是在线K歌产品的自我迭代诉求。

对于大多数K歌软件而言,迭代到7.0,大面上看,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闭环,功能上新大多服从于用户体验层面的优化,但全民K歌是个例外,好友歌房这一功能背后,藏着一个蓝海空间——熟人社交关系链。

从数据观察的角度来看,全民K歌在熟人关系链中的应用度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数据显示,在这款用户超过4.7亿的产品中,有7成用户会选择收听好友的歌曲,但这些播放量仅占全平台的40%~50%,其余50%~60%的播放量来自用户关注的,那些唱歌好听的人。

这也就是说,目前,在全民K歌的用户关系链中,兴趣驱动的弱关系占了很大比重。

这侧面说明,熟人关系链的价值还未得到充分释放。事实上,在全民K歌中,近80%的用户会和强关系好友进行互动。例如,许多父母会默默播放孩子唱的歌,甚至不吝于送花点赞,此外,也有许多现实好友会下意识在软件内彼此关注互动。

这一部分人,在现实中,往往也是线下KTV聚会的搭子,只是在线上,没有开K歌先河,甚至没有意识到可以在线进行约唱。

好友歌房功能的推出,以类似建微信群的动作,将好友们聚拢,而界面上,模拟线下KTV环境,可以视频开唱。

从互动开唱的真实感,到线下KTV的氛围感都在歌房里得到了还原。因此,好友歌房这个功能的推出,从用户角度来看,是在通过需求标签细分,达成对用户合唱、K歌欲望的唤醒。

所以,好友歌房的上线,简单来说,是全民K歌推出了一个线上KTV,而这背后,是对熟人线上K歌需求的响应。

本质而言,K歌即使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其产品驱动力依然没有改变。K歌场景本身就是一群本就认识的人的社交狂欢,其天然具备社交属性,用户之间的联系和粘性一向很强,只不过此前囿于产品迭代的交互局限,没有诞生线上KTV而已。

如果说八年前,在线K歌产品的核心逻辑旨在满足用户想唱就唱,那么,八年后的今天,K歌软件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遣方式,是强娱乐社交关系的沉淀池。与之相应地,是K歌产品由工具转向社区,由造房走向造城。

03

小群效应

设计理念是共通的。

就像苹果「白雪」设计风格奠定者、青蛙设计的创始人艾斯林格强调的,形式追随感情(而不是追随功能)。

全民K歌的歌房设计也是基于用户感情而生。

互联网崛起导致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个人的崛起。用户不再是面目模糊的抽象概念,也不是投资研报中标签化的名词,而是有喜好、有态度的鲜活个体。相比起复杂的设计语言,他们更看重使用感受,所以,产品功能的迭代往往也映射着用户的意见表达。

好友歌房的诞生,侧面印证着在线K歌市场正在由大广场、大社交圈分享的状态,进入小群沟通和分享的状态。

用户依然会关注广场上那些唱的好听的人,但和亲密好友共同开麦也很必要。

这一现象的理论基础是——小群效应。人们一直生活在小群中,分享这一行为也集中流向小群。当无数个小群分享汇聚起来,这个基础行为就会带来出雪崩般的变化,甚至激发出新一轮社交红利。

互联网产品都需要明白关系链和互动频次的重要性。关系链的强弱和互动频次的高低决定着用户留存在这个软件多长时间,而能激发这些动作的,不是别的,正是小群。比如,以QQ来说,QQ群的诞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产品更新,这种可大可小的群聊模式让弱关系和强关系都能够留存在QQ上,甚至还让强关系更强,弱关系更广。微信也是如此,人人都想进大群,但人人都活跃在小群。

对于全民K歌而言,推荐广场是大群,好友歌房就是这个小群,人们在广场中聆听好听的声音,在歌房里和亲密好友肆意欢唱。

另一方面,当互联网产品体量渐涨,到了平台级,就需要找到第二曲线,毕竟,到了这个阶段,移动端红利触顶,用户增长放缓,原有范围内的迭代已然不能引起更多关注,创新如果不能撬动用户神经,就只是基础,不再是产品能够突围的充分必要条件。

全民K歌打造线上KTV所撬起的小群社交,有很大概率成为这个产品的第二曲线。

04

K歌的边界与机会

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在线音乐产业蓬勃行进,短视频、音乐游戏、听歌软件等,都在不断地优化产品,甚至逐渐显现出功能跨界的迹象,以至于用户可以在任何平台听歌、唱歌。这就使得,在线K歌市场原本稳定的壁垒变得薄弱,甚至不得不通过新的产品创新来达成自我巩固。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领航者,全民K歌一定程度上,定义了国内在线K歌产品的形态和主要风格,但站在六年节点往回看,除了产品本身的迭代,它也承载着一个群体时代记忆的份量。

用户使用维度的深入,实质在于产品价值的边界。具体到K歌软件,在功能上创新,在玩法上优化,同时,在满足基础唱歌需求之外,也要将目光投注到用户没有意识到的层面。

以此对照,这也是全民K歌需要努力的方向,比如,开拓新的熟人社交模式,创新K歌的欢唱习惯,甚至反过来,与线下、与上下游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

从2014年的初创到成为如今的国民级产品,全民K歌不仅进化出了完整的社群,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代欢唱文化的载体,甚至经历,并影响着K歌文化。

这就意味着,它除了扩展自身的产品边界,也肩负着整个行业的破冰。

从这个层面来说,好友歌房的意义不止于线上KTV。它是对KTV娱乐生态的一次补充,也是对在线K歌市场,天花板的试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