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纷争的年代,很多人面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惨状。但其中有些人没有被不幸的遭遇所打倒,而是选择坚强的、一如既往的走下去。甚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挺身而出,将自己的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他们的崇高精神信仰感动了所有人,被人们永远铭记。当年有一位女子与丈夫失散后,毅然投身于地方发展建设,6年后,丈夫在一个电影中看到了妻子的身影,最终实现团聚。

年轻时的李秀英

一、李秀英与冯学永结婚

这位女子名叫李秀英,安徽阜阳颍上县人。4岁时,李秀英被父母送至舅舅家抚养。由于舅舅没有儿子,19岁时,舅舅为她招了个上门女婿。此人名叫冯学永,为人和善,能吃苦耐劳,给李秀英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两人相恋并结婚。后来,两人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生活美满而幸福。74年前,也就是1946年,当时正是农忙时节,冯学永赶回老家帮忙干农活儿。但他走了多日后始终没有返回,妻子李秀英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后来,李秀英听别人说,丈夫冯学永被国民政府的军队抓了壮丁,内心瞬间崩溃。

年轻时的李秀英和丈夫冯学永

当时,李秀英的女儿仅为3岁,而她肚子里还有怀孕7个月的孩子,舅舅又身患痨病丧失劳动能力,全家人的重担全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看着幼小的孩子和患病的舅舅,李秀英选择独自面对,迎难而上,为了家人她决定不管再苦、再难也要坚持生活下去。她靠着种菜买菜,给别人干农活苦苦撑起了这个家。阜阳解放之后,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经人介绍后积极投身于基层事业建设,后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

抗洪时期的李秀英

二、一个人挑起生活的重担,并积极投身抗灾

1950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洪灾,生活在淮河边的李秀英深知洪灾给百姓带来的巨大危害。于是,她主动挺身而出报名参加治淮。当时在她的带领下,由26名妇女组成的“娘子军”随即奔赴受灾前线。来到前线工地后,李秀英积极投身于润河集蓄洪分水闸的修建工作中。她与妇女们抬轨道、挖泥土,两人一组将挖好的泥土通过扁担和筐一次次运至远处。虽然很苦很累,但她始终与大家咬牙坚持,曾经一下午挑断了4根扁担。

当时抗洪工作非常辛苦

那时,工地浇灌混凝土的沙子和石子不能出现任何杂质,为了清理沙子和石子中的杂质,她不顾严寒,挽起裤腿光脚踏入冰冷的河水一遍遍地淘石子,顺流而下的冰块将她的小腿划伤,鲜血直流。在整个工作期间,她多次累倒在地。当时乡长多次劝她回家休息,但都被李秀英所拒绝。李秀英不畏艰难,努力奉献的精神和事迹得到了广泛赞扬。作为抗洪女英雄,她的事迹不仅被工地的广播站报道,而且被拍成了纪录片各处宣传。

当时李秀英的奉献事迹被广泛宣传

三、李秀英被评为劳动模范

第二年,李秀英作为劳动模范被邀请到北京参加重要会议。后来,当年的淮河治理过程被拍成了名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纪录片,李秀英的抗洪女英雄事迹也被记录其中。1956年的一天,李秀英突然收到一封从老家转来的信,打开一看才知道,这是失散10年的丈夫写给她的。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宣传资料

原来当年冯学永被抓后,有军官骗他,称他的家人全部死于战火。冯学永以为是真的,便逐渐打消了回家的决定。后来,他所在的部队起义成为了解放军。之后,南下到达福建泉州,冯学永被提升为连长。1952年,部队集体观看电影《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当冯学永看到片中的李秀英时,顿时大哭起来。原来片中的劳模李秀英就是他当年的妻子。

李秀英最终和丈夫激动团聚

四、李秀英与丈夫团聚

了解丈夫的情况后,李秀英立刻乘火车南下去寻找冯学永。两人相见后,彼此激动万分,相拥而泣。后来,李秀英跟随冯学永辗转各地工作,并最后回到家乡安徽阜阳。如今,93岁的李秀英回想起那段难忘的历史经历仍然非常激动,称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