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火紛爭的年代,很多人面臨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慘狀。但其中有些人沒有被不幸的遭遇所打倒,而是選擇堅強的、一如既往的走下去。甚至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挺身而出,將自己的所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爲人民服務中去。他們的崇高精神信仰感動了所有人,被人們永遠銘記。當年有一位女子與丈夫失散後,毅然投身於地方發展建設,6年後,丈夫在一個電影中看到了妻子的身影,最終實現團聚。

年輕時的李秀英

一、李秀英與馮學永結婚

這位女子名叫李秀英,安徽阜陽潁上縣人。4歲時,李秀英被父母送至舅舅家撫養。由於舅舅沒有兒子,19歲時,舅舅爲她招了個上門女婿。此人名叫馮學永,爲人和善,能喫苦耐勞,給李秀英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兩人相戀並結婚。後來,兩人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生活美滿而幸福。74年前,也就是1946年,當時正是農忙時節,馮學永趕回老家幫忙幹農活兒。但他走了多日後始終沒有返回,妻子李秀英心急如焚不知所措。後來,李秀英聽別人說,丈夫馮學永被國民政府的軍隊抓了壯丁,內心瞬間崩潰。

年輕時的李秀英和丈夫馮學永

當時,李秀英的女兒僅爲3歲,而她肚子裏還有懷孕7個月的孩子,舅舅又身患癆病喪失勞動能力,全家人的重擔全都壓在她一個人身上。看着幼小的孩子和患病的舅舅,李秀英選擇獨自面對,迎難而上,爲了家人她決定不管再苦、再難也要堅持生活下去。她靠着種菜買菜,給別人幹農活苦苦撐起了這個家。阜陽解放之後,她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經人介紹後積極投身於基層事業建設,後光榮地成爲一名黨員。

抗洪時期的李秀英

二、一個人挑起生活的重擔,並積極投身抗災

1950年夏天,淮河流域發生洪災,生活在淮河邊的李秀英深知洪災給百姓帶來的巨大危害。於是,她主動挺身而出報名參加治淮。當時在她的帶領下,由26名婦女組成的“娘子軍”隨即奔赴受災前線。來到前線工地後,李秀英積極投身於潤河集蓄洪分水閘的修建工作中。她與婦女們抬軌道、挖泥土,兩人一組將挖好的泥土通過扁擔和筐一次次運至遠處。雖然很苦很累,但她始終與大家咬牙堅持,曾經一下午挑斷了4根扁擔。

當時抗洪工作非常辛苦

那時,工地澆灌混凝土的沙子和石子不能出現任何雜質,爲了清理沙子和石子中的雜質,她不顧嚴寒,挽起褲腿光腳踏入冰冷的河水一遍遍地淘石子,順流而下的冰塊將她的小腿劃傷,鮮血直流。在整個工作期間,她多次累倒在地。當時鄉長多次勸她回家休息,但都被李秀英所拒絕。李秀英不畏艱難,努力奉獻的精神和事蹟得到了廣泛讚揚。作爲抗洪女英雄,她的事蹟不僅被工地的廣播站報道,而且被拍成了紀錄片各處宣傳。

當時李秀英的奉獻事蹟被廣泛宣傳

三、李秀英被評爲勞動模範

第二年,李秀英作爲勞動模範被邀請到北京參加重要會議。後來,當年的淮河治理過程被拍成了名爲《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紀錄片,李秀英的抗洪女英雄事蹟也被記錄其中。1956年的一天,李秀英突然收到一封從老家轉來的信,打開一看才知道,這是失散10年的丈夫寫給她的。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宣傳資料

原來當年馮學永被抓後,有軍官騙他,稱他的家人全部死於戰火。馮學永以爲是真的,便逐漸打消了回家的決定。後來,他所在的部隊起義成爲了解放軍。之後,南下到達福建泉州,馮學永被提升爲連長。1952年,部隊集體觀看電影《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當馮學永看到片中的李秀英時,頓時大哭起來。原來片中的勞模李秀英就是他當年的妻子。

李秀英最終和丈夫激動團聚

四、李秀英與丈夫團聚

瞭解丈夫的情況後,李秀英立刻乘火車南下去尋找馮學永。兩人相見後,彼此激動萬分,相擁而泣。後來,李秀英跟隨馮學永輾轉各地工作,並最後回到家鄉安徽阜陽。如今,93歲的李秀英回想起那段難忘的歷史經歷仍然非常激動,稱永遠不會忘記那段刻骨銘心的記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