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5日,小米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食乐科技有限公司于昨日经营范围发生变更。企查查显示,食乐科技业务经营范围在原有业务之外,又新增了“医疗内科医疗服务”项目。这或许是小米进军医疗领域的前奏。

大健康生态圈主体构建基本完成

小米及雷军系进军大健康领域已经不是什么新闻,简单梳理就能得出其已基本完成大健康生态圈的布局。

从上图可以发现,雷军系医疗健康企业主要有两个特点。

第一,普遍以智能硬件为主,覆盖范围包括可穿戴设备、家用医疗设备、寻医问诊、医疗信息化、运动健康、养老康复、个人健康管理、睡眠健康等多个细分领域;

第二,专注某一细分领域,做一款极致产品,然后借助小米的渠道资源,触及海量用户,从而带来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的机会。

无论此种商业逻辑如何,其所涉及的领域尚均在大健康领域无疑,但此次食乐经营范围发生的变化,却与此前不同,值得业界关注。

并非开个医务室

食乐科技成立于2019年6月,公司法定代表人林斌同时也是小米联合创始人,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占有公司100%股份。

小米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回应称,食乐科技是为小米公司内部提供配套设施而设立的主体,为员工提供配套的生活周边服务,比如健身房、休闲区、食堂等。本次新增医疗服务内容,是为小米公司内部员工提供配套的医疗服务,通俗地讲,也就是开个医务室。

话说得很轻很淡,其背后的意思是,就是开个医务室,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一方面说明小米操作很谨慎,另一方面也说明医疗行业水深,小米只是想试下水,但其进军医疗领域的想法却由此可见一斑。

布局早已开启 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升级

虽然此前,小米的布局看似均在大健康领域,包括可穿戴设备、家用医疗设备等,但也有丁香园、方寸医生、好大夫在线等轻问诊业务,但大家不能忘记,其是科技企业,有“米粉”量可观,在大数据来临的时代中,其已掌握了医疗领域的重要基础信息,这对于未来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精准医疗均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较于BAT以及京东健康而言,其优势在于有较为全面的健康产品支撑,而这也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当然,未来小米是否真得会深耕医疗领域,人们还不得而知,但从逻辑上讲,至少其已具备了这样的基础条件,随着试水体验的深入,其进入医疗领域或许只是迟早的事情,因为这也是当下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风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