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的客家歌手林生祥有首著名的歌曲叫《种树》,是根据留乡人士真实事迹而写的,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种给离乡的人,种给太宽的路面,种给归不得的心情,种给留乡的人”。乡愁是每一个在外游子心头永远的怅惘与忧伤,在离乡和留乡之间纠葛、徘徊是每一个青年最大的痛楚,但是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却另辟蹊径,在对照现实的基础上,给出一种新的解决办法,留乡人一样可以活得很精彩!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我和我的家乡》是去年国庆票房冠军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但是不同于《祖国》的宏大叙事,在保持了《祖国》彰显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之外,《我和我的家乡》更深入到中国的具体城镇与乡村,更具象到个人,用喜剧的方式去表现当下中国的巨变,不仅仅是歌颂那些扎根家乡的年轻人,也从方方面面去表现他们生活的多姿多彩。可以说,《我和我的家乡》比《祖国》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每一个真实的人!

个人而言,最喜欢宁浩的《北京好人》,其次是徐峥的《最后一课》。

《北京好人》延续了宁浩与葛优的合作,从《平原上的夏洛克》里走出来的非职业演员张占义成为“北京好人”张北京的衡水表舅,这对“解放天性”的搭档用最戏谑的方式,十分类型片的手法,把农合医保的作用深入浅出地讲了出来。我最喜欢其中一环扣一环的喜剧设置,阴差阳错的桥段设置把“喜剧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张北京这个角色也接续了葛优大爷从《顽主》、《编辑部的故事》以来最经典也最本色的“北京人”形象,局气也不乏小鸡贼。鲜活的演出让人完全信服这个故事。

徐峥的《最后一课》则胜在情感的浓度。患上阿兹海默症的老教师范伟唯一还记得的就是多年前下乡支教对那些学生倾注的心血,如今已成年而且坚守家乡,都作出一番成绩的学生们,一方面用实际行动回报了老师的心血,另一方面也希望帮助老师找回曾经的记忆。两段时空的相互对应简直太好哭了。唯一的遗憾在于明星太多,平均分配各自的戏份,也导致每一个角色的故事都没有充分的展开,好哭但是没有更让人回味的韵调,有点可惜。但是对于一部短片而言,其实已经足够。

其余三段故事,邓超、俞白眉的《回乡之路》人物有反转,邓超表演有惊喜;陈思诚《天上掉下个UFO》整合了《唐探》《外星人》和《大话西游》,乃至抖音爆红的“手工耿”,笑闹之中有贵州地方特色;开心麻花团队的《神笔马亮》已经具备一部长片的结构,沈腾与马丽的对手戏臻至化境。都各有各的好处,最重要的还都足够好笑,消解了乡愁这个命题的忧郁气质;也通过这五个故事,表现出当下中国乡村、小城镇的巨大变化,赞颂了那些勇于回乡、留乡的奋斗者的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