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昼夜变化大,白天逐渐变短、夜晚逐渐增长,正值“阳气渐衰,阴气渐涨”的阶段,这时,人们为了身体的健康,应该顺应时节,收敛阳气,滋养阴气。

中医认为,肺属金,与秋相对应,而有“秋收”一说,所以,秋分后,要重视阳气的收敛,同时应滋养肺部。

01入秋后,为何要养肾?

大家都知道,秋季应养肺,早晚凉、中午热,很容易因“燥邪”侵入身体,而肺喜润而恶燥,秋燥会使肺阴不足,引起肺热咳嗽、肺火旺盛等情况。

实际上,秋分后,也应重视养肾。

一方面,中医认为,“肾乃先天之本”、“肾藏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水谷精微,两者统称为元气。如果一个人的“元气”耗尽,生命即将终结。

另一方面,“肺主一身之气”、“肾主纳气”,人体的宗气主要由肺形成,可通过气运丹田,形成元气,从而有助于强肾。

02入秋后,养肾,谨记:饮一茶

中医认为“肾主水”,故有“肾为水脏”之称,肾在体内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调节水液平衡,同时还能排泄体内水液,主要靠的是肾气的作用。所以,秋分后,养肾,要补肾阳。

秋季饮茶,温补肾阳,推荐一个茶方——《黄帝内经》记载,将桑葚、黄精、枸杞子、红枣、人参、杜仲雄花、覆盆子等,搭配在一起煎煮,利于补肾阳

桑葚:入肾经,具有益肾滋阴的作用;

黄精:入肾经、肺经,具有补气养阴、润肺、益肾的作用;

枸杞子:入肾经、肝经,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

人参:补充阳气,为“百草之王”,可增强男性功能;

杜仲雄花:具有养肝益肾,改善肾阳虚的作用;

覆盆子:入肾经,具有益肾固精的作用。

为了节省时间,可选择做好的茶包代茶饮,每次开水冲泡5分钟就可以!

03入秋后,养肾,谨记:吃“二黑”

中医认为,黑色属水,水走肾,所以,平时饮食上,多吃些黑色食物,有助于强肾精,如黑豆、黑芝麻、黑米、黑枣等。

1,黑豆

《本草纲目》记载,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等作用。平时肾虚的人,坚持吃些黑豆,有调中下气、利尿解毒的作用,还可缓解尿频、腰酸等情况。

2,黑芝麻

中医认为,黑芝麻性平、味甘,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还能改善白发、脱发、腰膝酸软等症。

黑芝麻含有大量脂肪,所以,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改善便秘。

若将黑芝麻经过九蒸九晒,再加入黑豆、黑米,及适量蜂蜜,揉成丸,有助于强肾。

为了方便,可选择做好的黑芝麻丸,早晚各一丸就行!

04入秋后,养肾,谨记:按三穴

1,涌泉穴

涌泉穴为肾经第一穴位,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平时按揉此穴,有助于直通肾经,把精气运输至全身各处,还能温补肾阳缓解肾虚引起的耳鸣、小便不利等症。

2,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人体背部,第二、三腰椎棘突下,两肾俞之间。

“命门”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平时用两手掌心上下推揉此处,至局部感觉温热,有助于强健腰膝

3,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下3寸处。

中医认为,气海穴与关元穴之间成为“丹田”,肾间之气藏于此处。

平时按揉此穴,有助于补益下焦、培元固本

小结:中医讲,“秋收、冬藏”,如果秋季没做好,就会影响“冬藏”,从而导致肾气、肾精不足。

秋季,还应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寒凉侵入,虽有“秋冻”一说,但不可太过,及时添加衣服,避免着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