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逛逛淘宝,经常有9.9包邮的铁观音,甚至1分秒杀的茶叶,且不说这是商家的引流技巧,单单说这茶叶的味道,真的能喝吗?相反,一些品牌高端茶动辄成千上万,贵若黄金,但是很多懂茶的茶友反而不会选择这么昂贵的茶叶,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一起聊一聊这其中的奥秘!

茶叶价值的具体表现

我们平常所说的高端茶,首先看的是茶的品质,简单来说就是茶的口感如何。任何产品,都有高端、中端、低端之分,除了本质以外,更多来源于产地、产量的珍稀。比如总产量10%以下的高海拔古树茶,是高端,大量生产的低海拔高产台地茶,占了产量的70%,可以理解为低端。从原料价格体系来划分:200元以上/公斤的是高端,每公斤80~200元之间的茶,可认为是中端茶;40~80元的茶,可认为是低端茶。40元以下的茶,是低端中的低端,20元以下的就是垃圾茶了。

名气不等于高端茶

茶原料价格,主要受当年的市场行情,天气,以及社会流行的风潮决定的。但是基本上不会偏离太多,比如40元一公斤的茶叶,不管如何包装、如何做广告,只要懂行的人一喝就会发现不对劲,自然也无法摇身一变成高端茶叶了。

虽然国内的茶市场,还没有像红酒市场那样出个张裕、长城特别耳熟能详的出来,但是在普洱茶界,大益、中茶、下关是算是知名品牌了,却不能将其定位为高端品牌,因此还是没有很高的品牌溢价产生。

就算是相同的原料和产地,随着销售渠道、茶叶制作成本、售卖的节点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价格体系。要在市场上做精细化区分,有所占位,才能成为消费者心中独一无二的那个TA。比如飞天茅台,讲究的就是一个面子,喝它的人或许并不在意它的味道,所以十几年以来,茅台一直属于中国白酒N0.1的地位,尽管涨价再高,毫不影响消费者对茅台的追捧。

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烟、酒、茶三者的高价地位,有些是包装漂亮、有些是年份久远,但是最后还是要受到口感的影响。比如给我来个70年代的茶砖,如果保存质量不佳,喝起来已经没有茶味,就算年代再久售价再高,也很难让人认同是高端茶叶。还不如大红袍母株的茶来得珍贵。

如何“养”成高端茶

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新茶,在经过10-30年的陈化和贮藏之后,口感变得温和醇厚,价格也水涨船高。受到政府宣传、茶场历史悠久,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同,茶区从非知名到著名,原料价格的急剧上涨,原来制作的茶也变成了高端茶——所以说,存茶也是一种投资。

总结:现在国内市场茶叶的品牌溢价并不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不同价位的茶叶。对于资深茶友来说,喝茶就是喝一种快乐,喝一种生活态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