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道教都一样,是中国的国粹,扎根于神州大地。

道家崇尚清静无为的思想,而茶道与之有很大程度的契合;茶对于重视养生之道的道家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修炼方法与途径。

早在南北朝时就有许多关于茶的传说,从中可以看出道家与茶道的联系和影响。

浙江天台山,古时传为仙山。《神异记》中说,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茶,遇一道士牵着三头大青牛,把他领到一个大瀑布之下说:“我是神仙丹丘子,闻你善于煮茶,现来点化你。”于是指示给他一棵仙茶树,虞洪得此而茶艺精进,为感恩常以茶水来拜祭丹丘子。

晋时著名的炼丹之士葛洪,也有传说曾在天台山栽种过茶树,至今尚留有遗迹。

道家许多成仙飞升的故事,往往与茶有关。《广陵耆老传》里就记载着一个故事,说的是晋代有个卖茶的老婆婆,终日提壶卖着茶,而壶中的茶水却始终不减,官吏疑为邪道,把她抓入监牢。到了晚间,她却携着茶壶从窗户上飞去了。

后世茶人在诗中常言到因饮茶而羽化成仙的故事,唐时的诗僧皎然有诗曰:“丹立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南北朝著名道门思想家、大医学家陶弘景也是一位资深茶人。这位在当时被人们尊奉为“山中宰相”的人,曾整理了古代的《神农本草》。他在《茶录》中言道:“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

在唐朝德宗时,有过一个历史上著名的集会——苕溪诗会。

当时,共襄茶事的组织者领导者有茶圣陆羽、诗僧皎然、女道士李治(号季兰)精于诗、琴,颇有名望。人称一儒一僧一道神组合。

他们共同开创了以陆羽为首要的江南茶饮群体的唐代文士茶事格局。对后世中国茶道的回归自然,参天地造化的品格,有着很大影响。

道家首先主张清静无为,于自然恬淡中求得生命的延续与超越,因而重养生之术。而他们在茗茶文化中发现了养身养性之道,认为茶乃天生契合之物;茶采天地之灵气,长期饮用可使人轻身换骨,清除污浊之气。因此,把茶作为清修的必要辅助手段。

历代道家对于茶之重视,无以复加。茶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多饮茶,保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