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饭不怕晚。从春种推迟到秋收,史上最“晚”的一届北京车展始终还是来了。江淮汽车在这届车展上表现很“炸”:江淮大众合资品牌思皓上新,并且是一款燃油SUV,思皓X8。这就意味着江淮大众打破了此前只做新能源汽车的“紧箍咒”,当然也给江淮乘用车的未来,留下了 众多可以想象的空间。

今年7月份的成都车展上,X8首发亮相时,已挂思皓“闪电”标志,只是当时没有官宣;到了9月底的北京车展正式上市时,正式定名思皓X8。还是那个熟悉的外形、内饰以及配置,当然价格依然保持了江淮车型的定价务实风格。只是,新车前后悬挂的两个闪电标志吸引了众议。这个标志就是此前江淮与大众的合资品牌思皓。根据江淮的说法,思皓品牌与江淮乘用车“共标”。

凭什么就可以共标?“大众爸爸”同意吗?我们这就分(猜)析(想)一下。

很显然,这事儿如果“大众爸爸”不同意,无论如何也做不成。不难猜测,此举的幕后推手或许正是大众汽车。对于大众来说,这是一箭双雕的美差事。

一是联姻越狠,人设越稳。三年前大众与江淮以50:50的股权比例创立江淮大众合资公司,今年6月,大众追加投资,持有江汽集团50%的股份,成为江汽集团大股东,同时增持江淮大众股权份额至75%,实现控股江淮大众。也就是说,跟南北大众两个合资企业相比,江淮大众才是大众最亲的那一个“儿子”。

大众与江淮合资之初,就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大众看重的并非新能源汽车,而是广阔的中国市场,以及在这个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一汽和上汽两家合资企业雄踞中国车市多年,作为冠亚军选手难免膨胀。大众联姻江淮,或许是对他们的一种小小的制衡。如今,随着思皓陆续被导入燃油车,这种制衡力度无疑将加大。立体几何早就教会了我们: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平面才是稳定而又立体的格局;两个点最多只能构成一条直线,显然大众并不满足于做一条“直线”。

二是捷达独立品牌给大众带来了信心,“二胎”思皓这就安排上了。

目前,大众汽车在中国有VW、奥迪、斯柯达、捷达、思皓等五个子品牌。

捷达从一款畅销产品到一个独立品牌,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15万辆的销量业绩,大众的这波操作干得非常漂亮。对于大众来说,复刻捷达、再推思皓这个子品牌燃油车是进可攻退可守、旱涝保收的。

多一个子品牌就多了一条路。存量竞争的时代,更多的市场份额最香。否则,大众也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推进上汽奥迪合资项目。

对于江淮而言,共标无疑是为其梦想插上了一双翅膀,从此或将飞跃乘用车的鸿沟。

江淮汽车建厂50多年,造乘用车的历史20年,作为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鸿沟一直存在。一提到江淮,人们都知道它是造卡车的,商用车的刻板印象很难摆脱。如今,共标思皓,可以独立运营乘用车品牌,迅速将品牌力拉升到新的层面。

客观地讲,自主和合资车企的造车水准目前已经非常接近,由江淮生产的蔚来汽车可以卖到四五十万元的价格,比肩BBA。李斌曾公开表示:“江淮汽车工厂比保时捷工厂还要先进。”

换句话说,江淮乘用车距离做大做强,所差的不就是那块合资logo吗?

思皓是三年前江淮与大众合资的结晶。虽然上线就像“隐身”了一样,没有多少销量,但是也不能否定其德系品牌的血统。随着大众增资扩股,思皓这个“嫡系子孙”的身份再次得到认可,也算认祖归宗。

不难预见,江淮乘用车与思皓品牌之间的缠绵,这才刚刚开始。与其一味做JAC又看不到什么希望,不如借思皓的“东风”,暗渡陈仓。达标是这门“亲事”的门槛,如今已经跨越了这道槛。

这不仅解决了商乘共用一个logo的尴尬,而且也提升了江淮的品牌影响力。思皓作为合资品牌,依托大众汽车集团的技术和品质背书,很可能会开拓出新的天地,说它是大众在中国布局的第二个“捷达”,并不为过。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皓走到这一步,是车市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江淮大众自我进化的结果。不管是“蓄谋已久”,还是“水到渠成”,大众在中国的第五个子品牌、“捷达2号”已经竿头日上,不扶自直,且看这大山大河,它坦荡走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