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8天,像过年一样欢腾快乐,然而,家里有青春期的孩子,想要快乐地过一个假期,却并不那么容易,朋友家就是如此。

校车风波

朋友家大宝今年初二,在私立学校读书,每周做校车回家。

这次国庆大假,朋友和老公原本计划孩子30号放假后就直接去孩子奶奶家(奶奶家离孩子学校几十公里,他们在一个城市),但因为孩子一直没有打电话回家,朋友让班主任老师给孩子说下,不用坐校车回家,结果班主任忘记了。

孩子去坐校车,却被送车老师告知自己的校车被取消了,马上打电话给朋友,气得直喊,以为朋友不让他回家,等朋友好不容易解释清楚,孩子也接受了,才算平息了这场校车风波。

回家

接到孩子,朋友一家去孩子奶奶家,一路上有说有笑,还算开心,毕竟也有两周没见了。

到了孩子奶奶家,孩子想玩手机,孩子爸觉得没什么,毕竟放假了,就给孩子拿手机。本来说好了晚饭前玩儿,晚饭后就一起看国庆中秋晚会。

可是,孩子却并没有遵守约定,交出手机后,就各种不高兴,耷拉着脸,奶奶说啥都不吭声,也不理。朋友老公气得想抽人,但孩子仍旧无动于衷,一副“我就这样,你要咋地”的表情。

孩子奶奶骂孩子爸,不准凶孩子,孩子更加得寸进尺,无奈,为了难得的和谐,朋友只好选择和稀泥,只是这样的妥协让孩子更是得理不饶人。

作业风波

初二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孩子学校抓得很紧。2号开始,班主任和英语老师就在家长群里各种花式催作业,孩子还说,老师要求3天之内完成作业,否则就可以不用回学校了。

可是,国庆假的前三天,朋友却和老公安排的是1号在婆婆家陪孩子奶奶,2号出门去自己家陪孩子外婆,3号见见朋友,4号回家……

孩子一听,那还得了,吵着要回家做作业,就算在奶奶家和外婆家能做作业,也拒不接受……

无奈,最终选择1号下午从奶奶家出发去外婆家,2号下午就在外婆家直接回家了,还好一路没有堵车,算是顺利的。

好好说话,真的好难

朋友吐槽,孩子进入初中后和他好好说话真的都好难,动不动就顶嘴,赌气,或者干脆不理……

孩子进入青春期,这样的表现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那父母要怎么和孩子好好相处呢?

小说家池莉在她的新书《和女儿一起长大》中说她的女儿亦池并没有青春期的叛逆,更没有顶嘴和赌气,原因其实就是从小到大妈妈的她给了女儿足够的爱和自由,让女儿在很多事情上都自己做主。以至于,当女儿进入青春期,很多孩子都会有的那些顶嘴、赌气、叛逆在女儿亦池身上都没有体现。反而是过得健康又开心,幸福又快乐……

作家兼编剧老梅和儿子有一段关于青春期的对话,值得所有被青春期孩子“折磨”的父母思考:

老梅:你们同学都那样强烈地要求独立自主,闹“青春期综合征”,你怎么什么反应也没有啊,为什么?儿子:他们要独立,要反叛,无非是要争取自己的权利,要自己做主,但这些我都早已有了呀,你什么事情都让我自己做主。我自己做的选择,为什么还要去逆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都说孩子最懂孩子,老梅和儿子的这段对话其实正好揭露了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势不两立”的原因。仔细想来,所有的一切吵闹和矛盾,不正是因为这样吗?

爱也有边界

爱孩子是天下父母所有的事,只是怎样爱,如何好好爱,却让很多父母伤透脑筋,不知所措,甚至还会有父母无语追问:“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要怎么做?”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母亲和儿子起了争执,父亲要劝儿子,却不想儿子怒气冲冲地出手推父亲,着急得母亲不断地劝儿子,还大喊着:“这是你的父亲呀!”

看到视频的人都十分感慨,很多网友甚至说:“这就是不好好教育孩子的原因。”其实,这对夫妻对儿子的教育可谓费尽了心思。不但倾其所有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还总是到处学习,争取给孩子最好的爱。

可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便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

其实,爱也是有边界的!

教育大家陶行知曾说:“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如此,明确爱的界限,不限制孩子的自由,守住底线,这才是最孩子最好的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