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给孩子读绘本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好习惯。虽然给孩子读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很多家长不知道,阅读方式不同,会大大影响孩子的受益程度。在一项《如何让小朋友变得更聪明》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和常规的单向阅读方式(父母讲,孩子听)相比,互动式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高达6个点以上。

而在另一项类似的研究中,儿童发展领域专家怀特赫斯特博士对21~35个月的孩子进行了实验,发现和常规的阅读方法相比,用互动式阅读方法给孩子读书,仅仅4周的时间,这些孩子的心理语言学测试成绩就比常规阅读法的孩子领先了8个半月,而他们的父母仅仅只接受了1个小时的培训来学习怎样给孩子读书。

这个实验结果让研究人员非常吃惊,只可惜,简单易学的互动式阅读方法并没能普及到普通家庭中。这也是小样妈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希望爸爸妈妈们花同样的时间给孩子读书,可以收到加倍的效果。01 什么是互动式阅读?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互动式阅读”。

和常规的“父母读,孩子听”这种单向交流的方式不同,互动式阅读强调交流和对话,父母可以就书上的内容向孩子提问,讨论,让孩子有机会思考和表达,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孩子对内容的理解,提升语言、思维、认知等各项能力。

这其实和“学习金字塔”的理论非常吻合。研究发现,当人用阅读的方式学习时,两周后只能记住10%的内容,聆听能够记住20%的学习内容,讨论能够记住50%,给别人讲能够记住90%。

由此可见,和被动的看、听相比,互动、讨论、复述的学习效率要远远高于前者。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亲子共读时,家长只是一字一句地照着书上读,孩子默默地听。02 如何进行互动式阅读?

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和孩子互动,提问,引导孩子思考,看似是个很难的任务。但前面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看到,家长们不过接受了一个小时的指导,就完全能胜任这项任务,给孩子带来智力上的提升。他们可以,屏幕前的你当然也可以。

下面,小样妈就来给你介绍互动式阅读的4个技巧,让你知道应该怎么和孩子互动。

1、向孩子提问题

提问是互动式阅读的基础,是让孩子开动脑筋,主动思考的不二法门。

在给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克服从第一页连贯地读到最后一页的习惯,学会停下来提问和讨论。

有些家长说,“我不知道该给孩子提什么问题。”确实,如果你从来没有问过孩子问题,可能会无从下手。小样妈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问题,供你参考。

1-3岁的孩子你可以问:

问名称:小熊在哪里,你能指出来吗?这是什么呀,你能告诉妈妈吗?

问颜色:这朵小花是什么颜色?你能指出红色的东西吗?

问细节:小狗是怎么叫的呀?雨天的时候,云朵是白色还是灰色?

问人物:小男孩遇到了谁?谁帮助企鹅找到了回家的路?

问动作:小猫在干什么?

请孩子帮忙:你能找到那本书吗?你能帮我翻页吗?你能找到小男孩弄丢的雨伞吗?你能学青蛙跳吗?

3-6岁的孩子你可以问:

问数量:这里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问原因:小兔子为什么要去外婆家?为什么熊要吃蚂蚁?

问细节:他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你看到树枝上的裂痕了吗?

问结果:故事的最后,小乌鸦卖掉面包了吗?

问情绪:小男孩现在是什么心情?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是什么时候?

问喜好: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你最喜欢这本书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问观点:你觉得他做得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你想和他一样去爬山吗?

上面这些问题和建议年龄仅供你参考,不必太过拘泥。你可以在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随机应变,根据孩子的程度和兴趣给他提问。

重点是你随时可以停下来和孩子讨论,即使读不完一本书也没关系。你们的交流、互动,思维和想法的碰撞才是比故事本身更珍贵的东西。

2、描述画面中的细节

绘本、图画书和我们成年人读的纯文字书不同,不仅文字能够传递信息,图片也蕴含着丰富的线索,只有把图和文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

对于习惯读字的成年人来说,我们给孩子读绘本时常常把注意力放在文字上,忽略了图片传达的信息。

记得小样2岁的时候,我给他读了一本小熊宝宝的绘本。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动物妈妈带着动物宝宝散步。因为每页只有一句话,重复度很高,画面内容又很简单,我就只盯着文字一页页地读下去。

读到中间的时候,小样突然说了一句“雨停了”。我愣了一下,看看这一页的画面上确实没有雨,前一页的画面上有雨,再往前几页是更密集的雨,这才明白小样的意思,也突然意识到图片里其实隐含着很多重要的线索。

比如一开始雨下得很大,出来散步的小动物都是不怕淋雨的青蛙、鸭子。后来雨停了,散步的小动物就变成了小鸟、小熊这些不喜欢淋雨的动物。

雨很大的时候,窗户是关着的,小熊隔着窗户往外张望。雨停后,窗户是打开的,小熊把头从窗户里探了出来。

像这样的细节和线索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在陪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把注意力从文字转移到图画上,就会发现很多细节,这些细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用意,更深层地读懂这个故事。

相比成年人,孩子其实更擅长发现图片里的细节。我们只需要放慢速度,和孩子一起观察图片,讨论图片中的细节,比如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情绪,背景的线条、颜色、大小、数量、形状,相邻几页的差异和变化等,就能提高孩子的读图、理解和思考能力。

3、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们在给孩子读绘本时,如果总是直接把内容读完,就会大大压缩孩子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读书变得乏味,没有惊喜。

不妨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让孩子根据画面的内容、故事的已有情节,还有他丰富的想象力,去猜测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这样不仅会增加阅读的趣味和新鲜感,还能增强孩子的叙事感,提升他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比如小鸡想用自己的玩具汽车交换一架小飞机。它遇到了小猴,小猴恰巧有一架小飞机,可是小猴并不想要小鸡的玩具汽车。

看到这里,我们就可以问孩子,“你猜后面会发生什么?小鸡能换到小飞机吗?”这是孩子发挥想象力,学习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他可能会说,“小鸡又遇到了小狗,和小狗交换了玩具。”

或者,“小鸡把玩具汽车借给小猴玩,小猴发现很有趣,就和它交换了。”

又或者,“小鸡和小狗交换玩具,得到了一个玩具恐龙,又用恐龙和小猴换到了小飞机。”

对于这种开放式问题,孩子怎么回答都可以。还可以由这个问题延伸到其他方面,比如某一次他和小朋友交换玩具的经历,或者他很喜欢飞机,长大想要开飞机。

这些讨论能帮助你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内心感受,增加你们的亲密度。

4、和个人经历相结合

绘本不只是书,更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外界的一个窗口。如果我们读完一本绘本就把它收进柜子里,那就太可惜了。把绘本里的内容和孩子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做进一步的拓展,孩子的收获和成长会成倍增加。

比如很多家长头疼孩子不会控制情绪,绘本中就有各类触发主人公情绪的事件,每个故事中,人物的情绪都会不停转变,有开心,有难过,有愤怒,有恐惧。

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感觉?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做的?”

通过唤起孩子的回忆,把他的感觉和绘本中的情绪联系起来,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情绪,并借鉴主人公的做法学习控制和表达情绪。

除了情绪,绘本中和孩子生活相关的内容(睡觉、如厕、上幼儿园、分床、交朋友等),动物、植物、恐龙、人体、天气、风俗节气、历史、地理等都可以和孩子的经历、所见所闻结合起来,帮助他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培养对知识和学习的好奇心。

说完了上面4个互动式阅读技巧,你有没有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呢?没错,就是让孩子开口,从被动的听转变成主动的看、想、说、回忆、想象等。

孩子的阅读状态变积极了,才能提升多种能力,有更丰富的收获。从今天开始,就用“互动式阅读”改变孩子吧。我是小样妈,复旦学霸妈妈,脑功能培训师,专注分享0-6岁育儿、早教方法。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我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