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前三季度超12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購買董責險,同比翻倍

今年上半年大火的董責險,在第三季度依然獲得了不少上市公司的關注。

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2020年7月至9月,有超過3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購買董責險。今年前三季度,公開披露採購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數量超過120家,同比翻倍增長。

所謂董責險,其實是屬於責任險業務的細分險種,全稱爲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簡稱D&O保險),指的是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行使職權時,因過錯導致第三者遭受經濟損失,依法應承擔相應經濟賠償責任的風險,將它轉嫁給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按合同約定來承擔經濟賠償責任。

平安產險董責險業務相關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保險採購存在一定的週期性和階段性,和熱點事件以及相關規則時點的聯繫也較緊密。自今年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施行後,較多A股企業的風險認知和防控意識得以提升,也密集地通過5-6月的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完成採購審議,董責險隨之出現了一波採購高峯。今年第三季度,董責險的採購也仍維持高位。

僅從第三季度披露購買董責險的A股上市公告來看,大部分公司希望付出15萬元至100萬元的保費,獲得2000萬元至2億元不等的保額。其中,博雅生物(300294.SZ)擬每年支出不超過150萬元的保費,獲得不超過2億元的保險限額,爲各家公司中最願意花錢同時保額要求也是最高的。樂惠國際(603076.SH)則公告稱,每年擬支出不超過8萬元的保費,獲得不低於1000萬元的董責險保險賠償限額。

安達保險金融險部負責人在此前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談到,詢價的董責險客戶包括經紀人,從過往的較爲關注保費本身,轉變爲具體保障範圍的關注,特別是後續配套服務。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更加註重董監事的風險管理,把保險真正看爲是一個風險轉移的工具。這對於推動保險市場的良性發展至關重要,市場從過去的打價格戰,價格競爭,開始轉向注重產品和服務本身。

董責險在全球資本市場的發展其實已超過80年,歐美上市公司投保率超過90%。作爲舶來品,董責險在2002年便被引進中國,但一直反響平平。與歐美上市公司的投保率相比,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投保率普遍低。不過,今年以來,董責險在A股上市公司中的熱度明顯上升。

“A股上市公司的風控意識並非曇花一現,對於內控制度和風控預案的需求也將日趨常態化,這將對於董責險在國內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來,隨着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A股上市公司採購董責險將日趨普及化,並將其作爲上市公司的標準公司治理以及風險控制標準配備。預計也將有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會基於產品規劃和市場考量,投入成立董責險專項團隊,爲市場提供更專業保險相關服務,也爲風險做好把關。”平安產險董責險業務相關人士說。

上述人士還表示,大部分上市公司在選擇董責險供應商上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在約120家已公開披露採購董責險的上市公司中,平安產險佔比接近5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