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片阴凉

教书匠看《阳光普照》

《阳光普照》是2019年上映的一部台湾电影。剧中男主人陈阿文是一家驾校的教练,与他的妻子琴姐育有二子——大儿子阿豪和小儿子阿和。但是每当有人问:陈教练,你有几个小孩时。阿文总是说一个……

阿文所说的“一个”自然指的就是大儿子阿豪。因为他品学兼优,文明有礼,外形阳光帅气,从小就是爸爸妈妈的骄傲。甚至可以说从小就是爸爸妈妈的“小太阳”,为他们平凡而又琐碎的人生,时时提供阳光和温暖。阿豪只是因为没有考上第一志愿的医学院,所以选择复读了一年。爸爸陈阿文对这个儿子偏爱有加,驾校每年都会发一个笔记本给所有教练,笔记本封面上印有“把握时间,掌握方向”。陈阿文每年都会把这个本子送给阿豪,告诫他要“把握时间,掌握方向”。只是他不知道,阿豪从来就没用过这些本子。一个平常的夜晚,阿豪洗完澡刷完牙,整理好自己的衣物,从楼上跳了下去,离开了这个世界。

也难怪陈阿文不愿意承认小儿子阿和。因为小时候阿和就树立了熊孩子的形象。他喜欢妈妈骑自行车带着他玩,只要妈妈不带,到晚上他可以闹一晚上不睡觉。小学时,整个人都不快乐,也从来没给爸爸妈妈说过原因。进了初中就彻底失控了,整天和别人打架斗殴。终于有一天,他请菜头帮忙教训一直欺负他的黑轮,但是菜头却一刀把黑轮的胳膊砍断了。这件事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生活和命运。当法官询问阿文的意见时,他说:他希望把阿和关到老、关到死。最终,阿和被关进了少管所。

作为父亲,陈阿文无疑是非常失败的——大儿子自杀,小儿子进少管所。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吸取哪些失败的教训呢?

首先,对于小儿子阿和,从他出生,陈阿文就不怎么喜欢他。因为他太淘气了。在乖巧懂事的哥哥阿豪的衬托下,他在家就更没有存在感了。所以,他的淘气也是一种寻找存在感的行为。小学时,阿和过得很不开心,妈妈觉得应该是和同学相处出了问题,但是阿和从来没和妈妈说过。妈妈也只是问了问,没有想过找到阿和不开心的原因。至于父亲陈阿文,大概他连小儿子不开心都没有注意到吧。

在家没有归属感,所以进入初中,阿和就成了一名社会少年,认识了“社会哥”菜头,整日打架斗殴,最终进了少管所。进去之前,阿和的小女友小玉(也是一名初中生),怀了阿和的孩子,并愿意等他。这大概给了阿和改造的动力,所以,在少管所待了一年半就提前出来了。

出来后,阿和成了丈夫和父亲,因此成熟了很多。为了养家,找了两份工作,和父亲的关系也缓和了很多。本以为生活开始“阳光普照”了,但是很快就又阴云密布了。因为,菜头也出狱了。

一开始,菜头以需要做生意为由,向阿和要150万台币。需要靠打工养家的阿和肯定拿不出这么多钱。后来,菜头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让阿和帮他做事,先是让阿和对着立法委服务处开了枪。然后,又让阿和帮他运毒品。这种噩梦,一直到菜头的“意外”离世才结束。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孩子接触到菜头这种人。菜头这种不良少年,穿着光鲜亮丽,为人豪爽,讲义气,可以很轻松地帮孩子解决父母和老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一些少不更事的青少年的眼里,这种人是光芒万丈的“偶像”,会觉得有这样的朋友很光荣。就像青少年伤害案中,施暴者往往是青少年身边的人,所以,有菜头这种人太危险。阿和就是典型的例子,尽管随着菜头的死,他是解脱了。可是他的爸爸陈阿文却陷进了无底的深渊,因为菜头就是他杀的。

陈阿文以前总是对人讲,他只有一个儿子。没想到,到最后他真的就只有一个儿子了。所以,对小儿也渐渐不同往日。尽管小儿子什么也没有对他讲过,但是父爱让他感知到了阿和遇到了大麻烦。当阿和朝立法委服务处开枪的监控视频上新闻的时候,陈阿文一眼就认出了伪装好的阿和。所以,他主动找到了菜头,给了他20万台币,希望菜头能放过阿和。菜头自然是不会把这20万放在眼里。菜头让阿和帮他送毒品的那个夜晚,陈阿文一直开车跟在后面。当看到阿和去送毒品,菜头一个人在路边等阿和的时候,陈阿文毫不犹豫地开车撞向了菜头,并把被撞晕的菜头拖到草丛里,用石头砸死了。

尽管故事没有交代陈阿文有没有被抓,但是电影结束时,阿和骑着自行车带着妈妈,在阳光下照射的树荫下慢慢前行。这大概是对父亲陈阿文结局和命运的暗示——他就像一颗大树,为妻儿遮住太阳,撒下一片阴凉。

那么,当阳光普照时,陈阿文该去哪里寻找阴凉呢?没错,这片阴凉就是他的大儿子阿豪。因为有阿豪,他的工作不再那么劳累;因为有阿豪,他的生活不再那么单点乏味;因为有阿豪,他可以在亲朋好友高傲很多;因为有阿豪,他的生活也充满了希望……所以,因为有阿豪,他也是一个幸福的人。

那么,阿豪呢,他该去哪里去寻找阴凉呢?没错,他无处寻找。就像阿豪在临走前给爱慕他的女同学发的短信中说的一样:“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无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和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他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和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每个人,每个动物都有阴凉可以躲,只有阿豪没有。这就是阿豪,这就是阿豪人生。

每个人都会受伤,尤其是孩提时代,受伤后我们都需要有人为我们疗伤,就像阳光普照时,我们都需要一个阴凉的地方。但是阿豪从小就扮演着疗伤者的角色,为父母疗伤,为弟弟疗伤,当然也肯定为老师疗伤,甚至离开的那天还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不想麻烦父母。没有人注意到阿豪的伤口。当阿豪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时,他的爸爸妈妈弟弟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世界上最爱他的三个人完全不了解他,阿豪是多么孤独啊!电影中有一镜头让人心疼不已:明明坐满人的教室,在阿豪眼里却空无一人。这是怎样的孤独啊!

电影中阿豪还讲了一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个和我们知道的都不一样的故事。

这是阿豪“创作”的故事。故事中躲在缸里阴凉处的小孩是司马光也是阿豪自己——在水缸中寻找安全感的小孩。但那个小孩也不是阿豪,因为阿豪连个水缸都没有。

阿豪的悲剧也值得每一个家长反思——我们是为孩子提供阴凉的人,是为孩子遮风挡雨的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也不要把孩子当成阴凉,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脸面,更不要把自己所有希望和人生价值压在孩子身上。

以上就是一枚教书匠对《阳光普照》的解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