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冷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古代小说,与《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相比,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它所彰显的主题,揭露的社会现象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为众女子立传,提高女性地位等。

阅读《红楼梦》的读者,都会被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故事所感动、惋惜,不过,在爱情故事主线之外,《红楼梦》又为我们书写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社会现象。

然而,王熙凤、贾元春、探春、惜春、史湘云等女子,虽然比荣国府、宁国府中的贾珍、贾蓉、贾琏等男子强上百倍、千倍,但是,她们依然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无法逃脱的宿命般的悲惨结局,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身上体现得更为直接。贾宝玉、林黛玉初次相见的时候,很是美好,两人相见时的场景,更是让读者觉得十分甜蜜。

宝玉、黛玉眼中的对方,更是美的不可方物,林黛玉眼中的宝玉

“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好,却难知其底细。”

宝玉眼中的林黛玉:“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熟读《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贾宝玉对于第一次进府的林黛玉、薛宝钗,态度是大不相同的,他对林妹妹关爱有加,对于宝姐姐仅仅是以礼相待罢了。

贾宝玉、薛宝钗两人正面交流的直接描写,是在第八回“比通灵”这一章当中,当从贾母处离开之后,他觉得还没有看望过养病的薛宝钗,为了不失礼,宝玉就去梨香园看望宝钗,两人就像孩子炫耀自己的宝物一样,都让对方看了自己的通灵宝玉、金锁。

在《红楼梦》的开头,就交代了贾宝玉是天生就有一块宝玉的,只不过没有细说究竟是怎样的一块宝玉。这一回当中,通灵宝玉与金锁都有了具体描写。

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叨:“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个,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并有八个大字“芳龄永继、不离不弃”。与通灵宝玉上的八个字刚好是一对,于是,“金玉良缘”的说法便在这一回传开了。

本书的最后,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也印证了“金玉良缘”的说法,对于林黛玉、贾宝玉最后未能成亲,很多读者表示不能理解,毕竟林黛玉刚进入贾府的时候,贾母、王熙凤等上上下下对她都是很喜爱的,尤其是贾母早已选定黛玉将来做宝玉的夫人。

但是,当林如海病逝之后,一切都发生改变了,林黛玉慢慢的不再是贾宝玉夫人的最佳人选,至于原因,小冷之前早已分析过,此处不再赘述。

众所周知,古代相互爱恋的男女,都会托付信物,表达心意,金玉良缘中的贾宝玉、薛宝钗,两人所具有的通灵宝玉、金锁,更像是一种定情的信物,而在“木石联盟”当中,貌似只有贾宝玉有通灵宝玉,而林黛玉并没有什么信物、自己的代表物,这是为什么呢?

小冷觉得有两个原因;

一、林黛玉的前世乃是绛珠仙草,她与贾宝玉的缘分在前世早已定下,今生今世,林黛玉是来报答贾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的恩情的,乃是以泪水报恩,很多时候,林黛玉或因为多想或吃醋或嫉妒,为贾宝玉流下了太多的泪水。

小冷觉得,林黛玉的泪水,就是她的信物,她的代表物。

二、正如前文所言,信物是相互的,贾宝玉并不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勇敢的男子,在《红楼梦》全书当中,贾宝玉从来没有直接、真正地对林黛玉表达过爱意,所以,林黛玉也就没有自己的信物、代表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