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由裕仁天皇欽點,時年68歲的吉田茂出任日本戰後第一任首相,成爲最後一位天皇以“大命降下”形式任命的總理大臣。從這一年到1954年卸任的八年多中,吉田茂5次組閣,其政權持續時間之長在二戰後日本憲政史上屈指可數,累計在任天數僅次於“一門三相”中的安倍晉三和佐藤榮作,而岸信介的弟弟佐藤榮作正是吉田茂當年的得意門生。

作爲一名職業外交官,吉田茂曾常駐歐美多個重要國家,還有在中國天津等地擔任總領事的工作經歷,可以說具有豐富的外交經驗,一度被日本人吹噓爲“日本少有的、具有國際感覺的政治家”。

應該說,裕仁天皇看人還是很準的。吉田主政期間,日本一向唯美國主子馬首是瞻,在太上天皇麥克阿瑟領導下進行了一系列變革,爲創造日本所謂的“戰後經濟奇蹟”奠定了堅實基礎。裕仁天皇、吉田茂和麥克阿瑟三人在日本重新崛起和塑造日美關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仨人還都活到八九十歲。

吉田當政期間,日本制定了戰後第一部憲法、與美國簽訂了《舊金山條約》和《日美安保條約》,還給十幾萬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解除“整肅”大開綠燈,很多人後來還進入日本政界興風作浪

“幸運”的是,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如果說這場戰爭有一個最大受益者,那一定非日本莫屬。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一片蕭條的日本搖身一變成爲美軍後勤基地,軍需物資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日本很多瀕臨絕境的企業開足馬力大生產,國內經濟危機得到有效緩解。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朝鮮戰爭這個“機遇期”,日本後來的經濟發展必定是另一種局面。

短短十幾年後的1964年,日本舉辦了彰顯國力的東京奧運會,成爲第一個舉辦奧運會的亞洲國家,似乎找回了曾經“亞洲領袖”的感覺。四年後的1968年,日本已成爲當時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看來,這被稱爲“戰後經濟奇蹟”毫不爲過。

1967年,吉田茂以90歲高齡去世。這一年,日本出版了吉田的著作《激盪的百年史》,在當時暢銷世界的這本書中,日本人被吉田茂吹上了天,日本民族儼然成了全世界最優秀的民族。

“從偏安一隅、向學大陸的小心翼翼的學生,到蔑視羣小、唯我獨尊的亞洲“優等生”;從被迫簽署城下之盟的封閉島國到傲視羣雄的世界列強,從遍地瓦礫民生凋敝到經濟騰飛國富民強,沒有人能否認日本民族的勤勉和智慧。但世界上勤勉智慧的民族也不僅日本一個,而只用短短一代人的時間便成爲世界經濟強國,這樣的例子恐怕再難找到。”

全書共有五章,在前四章,吉田茂按時間順序把日本近代百年史分爲四個階段:明治維新、走向近代化、戰後的困難時期以及經濟得到恢復並連續上升,並對其做出詳細解析和論述,在最後一章“奇蹟之後的理想”,吉田茂滿懷希望地提出了日本未來的計劃和構想。

關於日本在二戰期間犯下的累累罪行,吉田茂把這些簡單歸納到第二章“走向近代化”,僅從外交層面得出“失策”的結論,將發動對亞洲各國的侵略戰爭和向英美開戰說成“日本軍部的一意孤行”。不難看出,《激盪的百年史》主要篇幅集中在日本創造的“戰後經濟奇蹟”。

吉田認爲,源於才智卓越的日本人民的勤勉努力和“幸運之神”的眷顧,日本僅用十年時間就完成了國家重建和經濟復興,又用十年時間進入以技術革新爲標誌的經濟高速增長期,從一個小小的島國昂首跨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那麼,吉田茂含糊不清的這個“幸運之神”是誰?這從吉田茂當政期間日美關係的“演變”就可看出。朝鮮戰爭爆發後,出於對抗蘇聯陣營的需要,日美兩國由戰敗國和戰勝國的關係轉爲盟友關係。

1951年兩國簽訂《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美國隨即結束對日軍事佔領狀態,讓日本獲得了合法國際地位,五年後的1956年,聯合國接納日本成爲第80個會員國。

看來,日本得到的所謂眷顧,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美國人的“提前釋放”和大力提攜,這麼說來,是美國這個“幸運之神”助力日本創造了戰後經濟奇蹟。相關閱讀:錯失這一投降時機,日本人沉痛反思二戰:怎麼能奢望蘇聯人調停?

文/田瑞安 水平有限,請多指正 ;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