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汉墓十墓九空”,汉人对于死后世界的铺陈厚葬反而便宜了盗墓贼,但海昏侯刘贺墓却是例外,盗洞明明已经打到墓室正上方,却在最后关头突然放弃,是良心发现还是不得已而为之?

01海昏侯墓的两个盗洞

如果你仔细看海昏侯墓发掘现场的照片的话,不难发现在椁室的正上方有这么一个黑黢黢的盗洞,实际上这个盗洞是盗墓贼直接从封土顶部打到了墓室正中央,众所周知,墓室下方一般正是墓主人之棺椁所在。

2011年,当海昏侯考古领队杨军接到被盗消息后,地面上残留的是一个长约1.8米,宽约50-60厘米的盗洞,而盗洞旁边则是被挖出来的三四十厘米厚的椁木、木炭以及白胶泥,初步断定这是一座西汉时期的墓葬。

于是,连夜他就给国家文物局起草了相关报告,第二天早上7点多,装上打井用的轱辘,杨军便只身一人坐着吊篮从盗洞口下到了墓中,从地面下到椁室,“盗洞差不多有5层楼高,但沉到盗洞底部时,居然有浓郁香气扑鼻而来。”应该是椁木散发的味道,此处椁木用的是樟木,足以说明此墓等级很高。

之后,震惊世人的海昏侯墓重现于世人眼中,其陪葬品之奢华为中国考古史所罕见,此外有多重历史和科学价值:它是迄今为止我国拥有完备祭祀体系、规模宏大,且保护极好的西汉列侯墓园,也是西汉中晚期等级墓室的典型标本。同时,海昏侯墓也是长江以南唯一具有真车马陪葬的墓葬。

那么,为何盗墓贼会眼睁睁地放弃到手的肥肉,“两过”豪墓而不入呢?

02千年以前的豫章陆沉

没错,其实早在这次近现代盗墓行为之前,摸金校尉的老祖宗们也尝试过一次,却不得不放弃。因为除了这个墓室中央的盗洞之外,另一个则在墓室的西北角,这是一千多年前已经有人造访此地留下的痕迹。

因为在这个盗洞里则残留了一盏五代时期的灯具,考古专家据此判断这应该是一处古代盗洞。但是五代的盗墓贼也没能进入主椁室之中,他们打洞下去,也仅仅损坏了西北角的几个漆箱而已。

原因很简单,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打在墓葬中央的盗洞还是打在西北角的盗洞,打穿的只是混杂着厚厚椁木和青膏泥的墓葬“外壳”,而真正的主棺是在墓室的东北角。也就是说他们距离真正的“藏宝之地”,别看只是一步之遥,却是相差万里。

因为西汉海昏侯的主椁室不是一个大单间,而是一间由两竖一横3层椁板,隔离成六个更小的空间单元,面积大约有70平方米大,主棺位于主椁室的东北处,这和以往汉墓中位于正中央大相径庭,这可能就是属于海昏侯刘贺的幸运之处。

当然,这绝对不是让盗墓贼两次过门不入、悻然放弃的主要原因,实际上,特殊的埋藏环境才是阻挠他们进一步盗掘的最大障碍。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得原来的枭阳县、海昏县等豫章古县淹没到鄱阳湖中,而邻近地势较高的吴城镇却繁华起来,故民间有“沉海昏,起吴城”之说。

《晋书》记载:“十二月,庐陵、豫章、武昌、西陵地震,涌水出,山崩。”

海昏侯墓也因此坍塌,被地下所水淹没,沉于湖底。而当时人们不具备水下盗墓的条件,所以该墓才得以幸免。而到了这次地震后100多年的南北朝刘宋时期,鄱阳湖水再次南侵,“整个墓穴内充满了大量水,盗墓贼因此无从下手,此外还制造了一种天然的绝氧环境,让墓室被水密封,文物与氧隔绝,腐蚀程度不高。”

这一点在海昏侯考古现场也可以得到证实,很多新出的文物因为完全浸水的缘故,反而保存的相当完好,正所谓“干千年、湿千年,不干不湿两三年”。而且当时提取文物的时候,大功率的抽水机也是一刻不停地再工作,毕竟不仅有墓室本来的积水,还有不停涌现的地下水,所以可想而知,当时的盗墓贼有多绝望!

明明已经看到金银财宝在向自己招手,却只能对着墓豪华室的积水望洋兴叹,毕竟“水下考古”不仅需要技术过硬,还得设备先进,且不说打盗洞的炸药声会不会被人发现,单是轰鸣的抽水机声音,就难以逃过附近热心村民的耳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