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秦国,利出一孔,集中力量办大事,将所有资源都投放到一统六国的战争当中,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功绩,也展现了令人恐惧的动员能力、生产能力、人口增殖能力。而这些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目标明确得近乎疯狂的商鞅变法。为了将这两个措施巩固下来,又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如废井田、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编订户口、实行连坐,商鞅变法的核心是经济和军事,具体措施分别是奖励耕织、军功爵制。

这一系列变革,几乎将秦国的文化活动、娱乐活动彻底取缔,秦国人成为了生产机器、战争机器、生殖机器,历史上很多国家的疆域都是以首都为中心,快马一天能跑的的距离为有效统治区。那时候没有高铁,没有飞机,全靠四条腿、两条腿,以及舟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管理疆域,否则别人打过来了,不要说有效抵抗,连信息都收不到,等收到信息,又要准备好久。古代封建王朝都是人治为主,法制薄弱,所以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不公平事件。

加上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的底下,缺乏工业化的统治者都视土地为命根子,会想尽一切办法剥削自己统治下的人,如此压抑的生活,谁也受不了。于是,反对势力的反扑一波接一波,结果均被新法击败。满腔怨气的秦国人不敢反抗,只能将愤怒发泄在了战场,发泄在了田间,发泄在了让秦国不得不变法求生的山东六国身上。这样一来,倒产生了不少军功新贵。他们是国家英雄,他们拥有各种特权,他们生活富足,他们成为了千万秦国人羡慕嫉妒,争相仿效的榜样。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群人,灭掉了或贫苦、或奢靡、或醉生梦死、或腐朽不堪、或苟延残喘的六国。难道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吗?实在难以管理的,就让诸侯自治,往往导致离心力增加,最终走上叛逆。至于老百姓,封建社会都是家天下,王朝统治,谁做皇帝有区别么?秦国人也这么想,他们沐浴在拥有巨大制度优越性的秦国荣光中,谁会想到,这样的制度中有着可怕的漏洞呢?谁又敢多嘴呢?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战争,会毁掉统治,有些统治者虽然统一了中国。

但实际统治力量还是薄弱的,甚至不得不耍一些手段消除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千百年来,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一直在剥削和欺骗劳动者,但是,该来的终究会来。六国庞大的贵族规模,秦国如何安置?战争来了,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上战场呢?所以王朝灭亡是个规律,就不奇怪了。是拒之门外,还是纳入官僚体系?如果接纳,能空出多少位置?怎样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落选的人还没有怨言呢?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但秦国一个也没法解决。

首先,七国的中央班子变成了一个,多余的人无处安置,其次,秦国的官员大多起于军功,只有少数由客卿制度晋升。让六国贵族进入秦军,不放心;走客卿制度,那能安排几个人?中央根本没有能力,将各地代表纳入中央政府,结果必然是地方分离主义盛行,否则,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没多久,新的六国怎么就在原址纷纷重建了?

当然除了原来六国的人,秦国人自己也有了变化,当初,秦法带来的压抑,可以发泄在山东六国身上,现在呢?只能发泄在自己人身上,秦朝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到赵高上台后达到顶峰。另外,能够带给秦人安慰的军功爵制,也因为六国覆灭、匈奴北遁、百越俯首,成了镜花水月。不得不仰天质问,我的前途在哪里?而秦朝统治者也想问,不打仗了,我以后怎么选拔人才?断裂,两个阶层可怕的断裂。如果礼乐道德不曾被秦人抛弃,历史还会是这番样貌吗?

因为当时代发生巨变时,习惯于守株待兔的人,最终难逃饿死的下场,因为压制人性必将失败,不管是培养新贵族,还是转化旧贵族,总之当能够从新法汲取利益的这一批阶层成长起来之后,新法才是牢不可破的。贪婪是人的本性,改革必须顺着人性施为,为什么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彻底的成功变法呢?这和当时的政治环境、秦国的地理、文化情况密切相关。如果秦国不是在生死危亡之际,如果秦国不是地处西垂,如果秦国不是文化水平较低,这次变法都会以失败告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