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五福

來源 | FN商業

深耕科技圈預測多年,這可能是郭明錤翻車最猛的一次。“華爲出售榮耀品牌”的預測,既難實現,也不能幫助華爲解決目前的問題。

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一則炒舊的消息引爆了手機圈。

10月7日,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發表《華爲面對美國禁令對策之預測與潛在影響分析》報告,報告中稱,華爲可能出售榮耀手機業務。此前,“華爲出售榮耀品牌”的消息已經在暗地裏傳播了一個多月。

但這次的消息發酵過快,多位接近華爲和榮耀的內部人士向媒體表示,華爲出售榮耀手機業務爲不實消息。據《深網》報道,一位接近榮耀總裁趙明的人士表示,趙明曾於九月中旬就在內部否認榮耀將被出售的消息。

目前,華爲和榮耀官方都尚未公開否認,爭論仍在持續。

理論最優解

郭明錤的報告中提到華爲可能出售榮耀手機業務,在經過多輪傳播後變味成了“爆料”,但報告中明確點明是“預測”,出發點是“規避美國的制裁”。

“預測”與“爆料”有天壤之別,但郭明錤盛名在外,以至於很多人忽視了這一點。

早在2012年的iPhone 5發佈之前,郭明錤就開始以凱基證券分析師的身份對蘋果新品進行預測,內容涉及電腦、手機、手錶、平板等多個產品線,預測內容五花八門,但準確率極高。

由於蘋果是整個科技領域保密工作做得最好的企業之一,又是關注度最高的企業之一,屢屢猜中新品的郭明錤就成爲了行業明燈,更成爲很多媒體的“消息來源”。

但實際上,郭明錤所做的一直都是“預測”,而不是拿到官方內部消息之後的“爆料”,在瞭解他所工作的平臺和他本人之後,才能更好地理解這一點。

凱基證券的主營業務包括了向投資人提供第一手的投資建議,也就是通過中介方式向投資人提供投資服務,從而賺取服務費用。

其獲取投資情報的源頭是處於產品上游的供應鏈,在獲得相關情報後,分析師對這些企業情報進行整理和評估,並最終爲投資人提供投資建議。

例如,如果上游供應鏈密集出貨兩種尺寸的屏幕,結合iPhone前一年的出貨量,就能預測蘋果會推出兩款不同尺寸的新手機。

由於預測內容涉及到投資建議,因此這些機構對於情報的來源和處理有很高的嚴謹度,也就有相應更高的可信度。

在擔任凱基證券分析師之前,郭明錤曾在《電子時報》擔任過高級分析師職務。《電子時報》是專注於半導體、通訊產業的媒體,也有着相當紮實的供應鏈行業基礎。

2018年,郭明錤入職的天風國際,和凱基證券的經營業務大致相同,也是爲投資人提供投資中介服務,因此從現象上看,郭明錤依然在做着同樣的工作。

但這一次對“華爲出售榮耀手機業務”的預測稍有不同,以往是通過整合供應鏈消息來推測產品走向,這次的內容本身則更像是“建議”。

郭明錤給出預測的出發點是華爲如何應對美國禁令,通過分析榮耀品牌、供貨商和中國電子業之間的關聯,給出了他所認爲的“榮耀品牌獨立”這一“最優解”。

但這真的是“最優解”嗎?

一廂情願

今年5月,華爲遭遇了有史以來最苛刻的美方制裁。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出臺出口管制新規,新規規定,海外公司只要使用了美國軟件和技術(哪怕0.1%),就必須經過美國同意才能與華爲合作。

換句話說,這意味着凡是能和華爲做生意的公司,一絲一毫的美國技術都不能沾,這對華爲在終端市場的打擊難以估量。

新規一出,華爲在“心聲社區”發佈了題爲《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的文章作爲回應。

但實際上,由於美方禁令過於嚴苛,雖然華爲的應對姿態足夠強硬,但尚未找到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除了在前幾輪禁令中未雨綢繆所備下的大量芯片之外,華爲提前佈局芯片產業化,並提出構建完全HMS生態系統的計劃。但遠水不解近渴,禁令之下,華爲和榮耀在自研麒麟手機芯片供應上出現困難。

雖然臺積電、三星、索尼等公司在不斷提出申請,希望恢復向華爲的供貨,可實際上,不但谷歌、臺積電、美光等企業中斷了對華爲的服務,美國甚至還切斷了華爲向聯發科、三星等第三方採購手機處理器的路徑。

5G手機換代潮來臨之前,每分每秒都很關鍵。缺“芯”困局難破,華爲海外業務增長停滯,高端機市場失守,最引以爲傲的高研發投入良性循環岌岌可危,賴以求生的國內市場佔有率也達到了理論意義上的峯值。

如果不能從企業經營層面找到最好的應對方式,華爲可能要眼睜睜看着4000億的營收版圖不斷收縮

在這樣的背景下,郭明錤給出了“建議”:榮耀品牌自華爲獨立,採購零部件不受美國的華爲禁令限制,有助於榮耀手機業務與供貨商增長;華爲可保有此品牌並有助於中國電子業自主可控;榮耀擺脫中低端的定位,可發展高端機型。

按照郭明錤的方案,華爲將榮耀品牌獨立出去,不僅能夠躲避美國商務部的禁令,繼續採購手機零部件,而且相關的供應鏈也可以完整的保留下來,自身的製造工廠能夠繼續存活。

在這個思路里,榮耀獨立的核心要素在於其本身的研發能力和品牌價值,運營好了就是另一個華爲,一旦失誤就將賠了夫人又折兵。

對於華爲而言,這看上去是最好的方案,但太過一廂情願了。

難捨榮耀

任正非早就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他在8月底的一次演講中表示,“美國一些政治家希望我們死。

美國政府敢做、很多企業卻不敢說的真相,被任正非一語道破。

榮耀與華爲很難分割。

2011年9月,華爲旗下產品線系列推出子品牌榮耀;2013年12月16日,榮耀開始獨立運作。目前,榮耀品牌的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設備等,主打互聯網市場。

經過幾年的運作,榮耀品牌與華爲品牌之間的差異化逐漸形成。

一方面,華爲品牌定位高端,主打線下,榮耀品牌定位中低端,主打線上,兩者形成差異化;另一方面,榮耀品牌以華爲的技術、資源等優勢爲依託,迅速佔領中低端機型市場。

今年4月,榮耀終端有限公司成立,意味着榮耀將正式以獨立公司的形式運營。餘承東擔任該公司董事長,趙明擔任董事,華爲投資控股有限公司100%持股。

一方面,即使榮耀品牌獨立,如果不能與華爲徹底割裂,依然會受到美國方面的打壓。美國敵視的是華爲的技術,榮耀獨立後從中低端機型進軍高端機市場,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難以擺脫美方制裁。

美方制裁華爲,絕不僅僅是因爲華爲年過2億的出貨量,也不是幾千億的營收,而是因爲華爲在5G時代到來之前所積累的技術底蘊。

另一方面,如果榮耀徹底獨立,失去協同效應後的獨立品牌對華爲而言還有什麼意義,華爲難道重新開闢中低端機型的產品線麼?

華爲與榮耀之間在技術與研發方面有很多牽絆,很難徹底分離,如果榮耀手機業務失去華爲的技術支撐,就只剩下優勢並不明顯的品牌效應。

此外,榮耀品牌獨立,將直接面對來自小米、OPPO、vivo和一加等國產手機準一線或二線品牌的壓力。

郭明錤的報告中也提到,“若榮耀手機業務自華爲獨立,則既有手機品牌中小米受到的負面影響最大。”

受到負面影響最大,那麼反擊的力度自然也最大。“榮耀品牌獨立”的方案從本質上就變了味,將國產手機品牌與美國禁令直接的矛盾間接轉化成國產手機品牌之間的內戰,損人卻不利己。

所以,榮耀品牌獨立也並不是華爲應對禁令危機的有效解決方式。

《深網》的報道中明確提到,華爲並沒有足夠的動機出售榮耀,一是榮耀被出售後並不一定能規避相關禁令;二是榮耀的技術、研發都與華爲共享,榮耀本身更多是品牌價值,而且離開華爲後,其品牌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結語

深耕科技圈預測多年,這可能是郭明錤翻車最猛的一次。“華爲出售榮耀品牌”的預測,既難實現,也不能幫助華爲解決目前的問題。

華爲的出貨量與營收的快速增長,看似是依靠產品,其實核心競爭力依然是技術,是年過千億元的研發投入。獨立一個品牌來應對的方式,顯然只治標不治本。

戰鼓一響,黃金萬兩;禁令一出,滿盤皆輸。這場由技術主導權而起的“戰爭”,最終還是要靠技術來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