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们历史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其发达的经济、文化在当时的世界,甚至对于现在的世界,都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因为其发达的经济,唐朝官员的薪水相比于其他朝代,也普遍较高。这一点,但从名臣魏征的官俸当中,就可以一窥端倪。

魏征是唐代名臣,也是历史上的名臣,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中,位列第四。魏征最初是隋朝的一个小吏,后来由于隋炀帝杨广连年征战,穷兵黩武,致使民不聊生,义军四起。其中,李密在瓦岗山聚众起义,魏征便投靠了李密。魏征曾出了十条计策,献给李密,以壮大瓦岗山,但李密一条都没有接受。

后来,瓦岗山被王世充打破,魏征跟随李密一同投靠了大唐。魏征降唐之后,因为他过人的才能,而被授予了太子洗马,来专门辅佐太子李建成。后来发生宣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皇子李元吉。然后他听说魏征经常为太子出谋划策,于是就把他找来,质问他:“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间的关系?”魏征却说:“如果太子能听我的,就不会有今日之祸了。”

李世民听了之后,非但没有惩罚魏征,反而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他认为魏征能够犯颜直谏,是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由此也可以看出,李世民作为一代帝王的广阔胸怀。魏征为官期间,多次提出建议,当李世民某些行为不当的时候,便仗义执言,为大唐江山的稳固做出贡献。后来能够出现贞观之治,与魏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贞观初年,魏征做的是尚书右丞,是四品官。贞观年间,四品官的每个月的俸禄是三千五百文,还有其他一些补贴总计七百文。当时,一千文合一两银子,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六千三百块左右。所以,一个像魏征这样的四品官,一个月的薪俸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概是两万六千多元。这个在现在来说,也应该算是高收入了。而且,每年还有粮食二百六十石,得七顷。加上这些,一个四品官的收入,就已经非常可观。

到了贞观十年,魏征又升官了,被封为侍中,二品官。当时,二品官的月俸是六千五百,其他的杂用补贴两千五,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约五万七千多元,比四品官翻了一倍还多。而且,二品官的地升为了十顷,每年的粮食是五百石,也差不多比四品官翻了一倍。所有的这些加起来,魏征一年的固定收入,至少超过百万。

这些,还只是魏征的固定收入。他在唐太宗身边,经常犯颜直谏,使唐太宗避免了很多错误,因而受到过多次的奖赏。历史上,唐太宗赏赐魏征,超过了十次以上。有时是金银,有时是物品。而且,既然是皇上的赏赐,自然都是价值不菲。

贞观十年以后,由于国势强盛,一片繁荣景象,无论是皇室,还是朝廷当中都逐渐滋生出了贪图享乐,骄傲自满的情绪,连唐太宗都受了影响。魏征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就在639年,给上了一篇《十谏不克终疏》,提醒太宗不好骄傲自满,切忌贪图享乐,要亲君子,远小人,戒骄戒躁。这篇文章,如同醍醐灌顶一般,让春风得意的唐太宗顿时冷静下来。为了提醒自己,太宗还将这篇文章抄录在了自己卧室的屏风上。对于魏征,太宗则赏赐了他两匹御马,十斤黄金。

有一次,文德皇后的女儿满月,太宗宴请群臣进行庆贺。席散之后,太宗让魏征留下陪自己下去。魏征以没有可以作为赌注的东西,推辞不肯。太宗说:“不需要赌注。你赢了,我自然会赏赐你;如果你输了,就用你日后的劝谏作为赌注。”魏征这才答应。结果,一盘棋只走了十多步,魏征便赢了。于是,太宗就赐了他绢千匹,还有一匹金鞍御马。

魏征虽然俸禄可观,又多次受到太宗的赏赐,但却一生节俭。在他死后,太宗下旨,要以一品大员的礼仪给他下葬,但遭到了魏征夫人裴氏的反对,最终,以“布车载柩而葬”。

魏征虽然性情耿直,但却身居高位,并且屡受封赏,这在其他的朝代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之所以会受到如此重用,最主要的当然是因为太宗虚心求教,肯纳忠言,也正因如此,唐朝才创下了影响深远的贞观之治。而太宗皇帝能被后世所称颂,成就千古一帝,可以说和魏征得及时忠言是离不开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