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

立足于乡情家园的回归,与时俱进融入以直播带货的电商致富,由此展开的《一点就到家》本该是一部新颖感人的乡村喜剧,但刻意造作的煽情表演,敷衍虚假的理想化成功,都使这部电影既没能真正去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更是言之无物的,这不是一部属于中国农村现实的电影。

在《一点就到家》中,作为监制的陈可辛打造了一个乡村版《中国合伙人》的三人故事,全片故事以魏晋北、彭秀兵、李绍群,三个性格身份迥异的年轻人在云南乡村创业为主线,三人之间的情感羁绊,以及现代与传统在乡村的矛盾,都是是电影预想体现人文内核,打动人心的所在,而电影也想借此体现乡村路路通,现代电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主旋律,没有人不眷恋家乡,每个人也渴望致富,其实电影在蓝本设计上并不糟糕,反而是新颖的。

导演是电影的灵魂,而这恰恰成为了《一点就到家》最为难掩的诟病,一个从小生活在香港都市的导演,或许能驾驭属于香港,甚至是国际化的故事,但他却很难抓住一部云南乡村电影的地气,虽然导演许宏宇对整体节奏的驾驭是成熟的,然而电影对乡村自身人文和气质的捕捉,却并不理想,整个村庄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虚假,这是一个被杜撰臆想出来的乡村,这更是一个近乎荒谬的理想化创业。

在电影中我不得而知一个平凡的年轻人凭什么便能种出能夺取世界银奖的咖啡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世代以种植茶叶为主的村民单只是一个年轻的宣讲便能去种出这种优秀的咖啡?甚至于一个新兴品牌怎么可能便能轻而易举的获得网红主播的带货?一系列的逻辑问题使《一点就到家》在伊始建立了尚能引人共情的小人物后,创业的艰辛与风险是被电影乌托邦化的,而这种模糊看似圆满的创业经历也彻底使电影丧失了更进一步的可能。

当电影过半,《一点就到家》在我看来已经完全背离了其伊始的目的,当淳朴的村民变成了电影的工具,乡土与现代商业的矛盾融合逐渐被创业“爽”文所替代,本深谙人文的内核也就变得乏善可陈了起来,导演自以为能用三个年轻人的创业成功,便能调动观众的情绪,殊不知这样自带主角光环的成功,早已使伊始漂泊他乡的情感共鸣变得荡然无存,使电影变成了一碗毒鸡汤,一句句看似励志的台词,其本质不过是为了掩饰自身的褴褛空洞。

今天的中国新农村遍布机遇,《一点就到家》也拥有关于年轻人在城市与农村间选择的现实意义,但丢失了地气的演绎,摒弃了现实的臆想,这样的创业只是满纸空言,这样的电影又拿什么去承载“家”的厚重?

个人评分: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