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北宋在建国之初,四面都面临着割据一方的国家,其中既有小国,例如后蜀、南汉等,也有大国,例如契丹等。所以摆在赵匡胤面前一个问题,如何收复中原?也就是说在攻打别国的时候,首先往南还是往北,或者是其他方向呢?在这个问题上,赵匡胤是如何解决的呢?

赵匡胤一人肯定解决不了多有问题,所以他向很多大臣进行询问商议,其中在关于往哪个方向打的问题上,起到关键作用的张永德、张晖、赵普以及魏仁浦。其中,赵普和赵匡胤的雪夜定策是不得不说的过程,也恰恰是在询问了赵普之后,赵匡胤终于定下来主要进攻方向。

赵匡胤在选择进攻方先的时候,一定会有所考量,那么赵匡胤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这个标准在后朝后世开来是否正确呢?如果按照其他的方法进行,赵匡胤还能否怎成一统中原的计划呢?研究北宋初期赵匡胤的进攻计划,对于了解当时宋国实力以及其他国家的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赵匡胤跟诸位大臣的商议

赵匡胤虽然是一个武将,但是为人非常小心谨慎,所以当面临国家层面给的抉择的时候,赵匡胤找了很多人进行商议,在讨论攻打顺序的时候,影响赵匡胤做出决策的关键人物有四个,以下分别分析。

第一个人物是张永德,在开始跟张永德商量之前,赵匡胤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向张永德称自己想先攻打北汉,也就是先从宋朝的北部开始进攻,然后再打南方的多个小国。但是张永德却否定了赵匡胤的意见,原因是北韩士兵作战勇猛,并且有契丹作为外援,所以张永德建议赵匡胤再好好想想。由此可见,张永德是从军事及其外援上考虑的。

第二个人是张晖,赵匡胤向张晖称自己想要先攻打北汉的想法。但是张晖也不同意,理由是靠近北汉的宋朝地方经历了多长战争,已经破败不堪,此时那里的经济颓败、人民生活困苦,如果此时再进行战争,恐怕宋朝临界北汉的将于地界会支撑不住。张晖的理由很合理,打仗需要人力财力支持,而宋朝临界北汉的地方完全没有作战的条件。

第三个人是赵普,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赵匡胤带着赵光义一起来见赵普,向赵普说出了自己想攻打北汉的想法。赵普听了之后良久不作答,然后说这不是自己所能回答的问题。赵普表示不同意,理由北汉一国就挡住了西夏、契丹两个国家对宋国的威胁,一旦北汉被灭,那么宋国拿什么对抗强大的西夏和契丹。

《续资治通鉴长篇》记载:太原当西北二边。

赵普说的理由也是成立的,赵匡胤也随之应和。除此之外,赵匡胤征求了第四个人是魏仁浦,此人也不同意。从赵匡胤对四个人的询问当中,可以得知赵匡胤自己的想法,他想要首先攻打北汉,但是却被四个人都拒绝了,并且这四个人的理由都是客观成立的。赵匡胤经过再三考虑之后,最终决定首先从南方开始,于是定下了北宋的讨伐方向:先南后北。事实证明,赵匡胤采用的这个方法是有效的,单单赵匡胤自己就除掉了除北汉之外周围的所有小国。

二、后世评说

赵匡胤先南后北的战略确实取得了成效,但是后世却对此议论纷纷,尤其是燕云十六州一直没有收回。所以从南宋开始,就对此产生了争议。其中不乏陆游等颇具盛名的才子,所以研究后世对赵匡胤国策的评价,既可以从史书当中取得现成的资料,也可以对历史做一个更加深层次的分析。

陆游曾经针对赵匡胤的进攻方向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评价,他认为周世宗先打幽州的策略是正确的,而赵匡胤在经历了南战之后,已经精疲力竭,很难再去攻打幽州,因为赵匡胤的战略是错误的。陆游的观点是以幽州为核心,他认为幽州打不下来的理由有两个,一是赵匡胤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攻打幽州的士兵经历过南战已然疲惫,不具备攻打幽州的条件。陆游的这一番理由受到了很多人的赞成,例如钱穆,他所著的《国史大纲》就是表达了看法。

《国史大纲》记载:宋则以赵普谋,先南后北为持重,兵力已疲,而贻艰钜于后人,则太祖之失也。

陆游等人的说法也似乎成立,但是陆游等人的说法也有未可取之处。周世宗虽然攻打过幽州,但是事实上结果并没有胜利,也没有夺回幽州。后来赵光义曾经两次北伐,一次北宋派出了十万大军,一次北宋派了三路大军围攻,但是最终仍然战败。由此可见,北伐对于北宋来说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是面对契丹等国,北宋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做准备,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个皇帝,他的北伐战况尚且如此。就更不能责怪赵匡胤了,何况赵匡胤时期是北宋刚刚建立的时候,国力不太强盛,面对契丹不仅无力对抗,甚至连还手都相当艰难。因此,在后世也有部分人认为赵匡胤的做法是正确的。

但是不论是哪一派,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赵匡胤一定会跟攻打契丹,也就是认为攻打契丹在赵匡胤的计划之中。但是这本身就是一个误解,赵匡胤没有攻打契丹,甚至更没有占领契丹的计划。之所以说赵匡胤没有这个想法,依据有六,一是在跟所有臣子商议的时候,赵匡胤所指的先北后南中的北不是指契丹,而是指北汉,而北汉不是幽州,所以幽州本就不在赵匡胤的计划当中;二是在定下决策的时候,赵匡胤原画当中没有幽州;三是赵匡胤所凡心的是本民族的割据政权,而契丹是少数民族;四是当有人献上契丹时,赵匡胤并没有使用此阵图;五是赵普反对收复幽州;六是赵光义虽然有过北伐,但是却一直没有攻打幽州。

总结

赵匡胤定下的进攻国策对北宋来说十分重要,并且用时短,成效快,很快的扩大了宋朝的地盘,恢复了中原。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并没有收复幽州,这是为何后世评论不休的原因。幽州的背后是契丹,北宋如果攻打幽州,就一定要跟契丹打,但是却一直未能如愿。这不仅是北宋的心病,也成了后世的讨论的焦点。

如果按照陆游等人的说法,刚刚建国不久的北宋首先应该尽全力攻打幽州,理由是北宋士兵如果先南后北,那么就会以疲军对战契丹,就很难收复幽州了。除此之外,另一派则赞同赵匡胤的先南后北,理由是从军事、经济上考虑,先攻打容易的,然后发展壮大之后,再攻打难打的,这样一来就可以收复幽州。虽然这两派说得有模有样,但是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赵匡胤的计划当中没有收复幽州,就连在后来的赵光义的作战计划当中,幽州也没有在其中。所以在评价赵匡胤的进攻国策时,首先应该将边界固定,充分理解赵匡胤的作战计划,才能依据作战计划评价赵匡胤的战果如何。

如果按照计划进行评价的话,赵匡胤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他原本的计划是掌控周围的小国,他在位期间,除了北汉之外,其他割据势力全部被灭,后来赵光义时期,又将北汉灭掉。由此可见,北宋初期的进攻计划取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续资治通鉴长篇》

《国史大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