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没有定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国庆节一过,初高中的月考成绩可能就出来了;中小学的期中考试,也将会提上日程。

对于学霸来说,最看重的无非是成绩和排名,可是学渣就有点胆战心惊了,只希望不至于太差。

而前段时间,就有个老师,她的教育,跟学生的成绩有关。

学生试卷上的成绩,满打满算只有59分。

如果这是期末考试,那就不用担心了,中小学里也有评卷潜规则的,一般而言,58分、59分这样的成绩,老师会默认加上一两分,凑个及格分。

但很显然,这不是期末考试。

有的老师温柔一点,数学试卷嘛,可操作性还是蛮强的,找一个错题,加个步骤分,也会有60分了。

然而,这位老师的方式有点特立独行,她选择“借”,借1分给学生,要学生下次还。

考试还能借分?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到底是好是坏,就得让时间来判定了。

但想必这位老师,除了卷面上的借分外,私底下还会跟学生进行一番交谈,大概会说一点鼓励言语。

后来,在下一次考试中,这个学生的进步很大,竟然考了75分。

正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老师明显记性很好,记得和学生的“君子协议”,就扣了学生1分。

这件事情传到网上后,网友们纷纷发表意见,大多数是支持老师的做法。

“这1分,弥足珍贵。”

“遇见好老师,人生都会变得不一样。”

是啊,老师在人生的道路上,确实是个引路人,老师的很多言行,可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一辈子。

比如这位“借1分还1分”的老师,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赢得了孩子的尊重,相信未来的无数个日子里,这个学生都会心生感激。

其实,这位老师,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鼓励教育或者是赏识教育,用鼓励的方法,让学生冲破重重阻拦,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具体的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构造和谐、愉快的氛围,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足,然后不抵触的改正。

比如上述“借1分还1分”的老师,利用的便是鼓励教育,学生最后的表现,也说明这个方法是值得肯定的。

作为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绝对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妨试一试鼓励教育。

那鼓励教育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大致分为三步。

首先,确定孩子的性格特征,是外向还是敏感。外向的孩子,就以朋友相处的方式;敏感的孩子,就得小心呵护。

其次,鼓励教育重过程轻结果。家长不要一味的看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细节的重要性,往往就是过程的细节,才是打开孩子心扉的大门。

最后,要让孩子产生信心。所以夸奖的语言,得拒绝笼统,落实到孩子的具体表现,孩子才会明白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

教育界有这么一句话:我们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大人”在孩子心里,有着绝对的权威,如果家长始终霸蛮,说什么就是什么,在短时间内,会赢了孩子,然后获得一个畏首畏尾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不知所措。

如果大人能够好好讲道理,把一件事情拆开成好几部分,对与错有着明确的概念,孩子就会慢慢的产生自我主见,这样就能赢得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