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乾是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公安局都江派出所巫不警务室一名辅警。在大山的村村寨寨,他初心如磐,使命如山,用执着的信念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心到力到服务群众心连心

巫不警务室位于三都县都江镇巫不社区。辖区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四千多,村民们的田土多以种植粮食为主。金秋九月,秋收季节,田地里一片金黄。看着一颗颗挂满金色谷粒的稻穗在田里摇摇欲坠,王必乾的脸上却一筹莫展。原来,自九月中旬以来,秋雨绵延,导致稻谷无法及时收割,看着村民们辛辛苦苦种的粮食有的开始发芽、霉变、倒状,王必乾心里就像装了一个大石头般沉重。9月24日这天,难得的天晴,王必乾一早便入村下田,嘱咐村民抓紧晒谷,帮助不能及时收割稻谷的村民抢收。看着村民们的粮食能颗粒归仓,王必乾的心这才稍微放下了些。之后每天,只要天不下雨,王必乾就会跑田边“打望”,看哪家需要帮忙,挽起裤脚就去了。

传乡音知民意 保障群众权益

巫不社区地处雷公山和月亮山腹地,位于三都县城最东面,距县城70公里。居住有水、苗、侗、瑶、彝、布依、仡佬、汉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8%,属大杂居,小聚居的典型民族村寨。厦蓉高速公路和贵广高速铁路穿过社区境内,东与榕江县三江乡接壤,北与雷山县达地乡毗邻,西面、南面接羊福社区,都江镇。巫不社区由于各族文化交汇综合、地理位置环境交杂,给辖区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今年44岁的王必乾,作为土生土长的巫不人,已有18年党龄,在他重要的人生岁月里,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疫情防控期间,排查疫区返乡务工人员和就读学生信息是工作重点。王必乾自告奋勇,主动参与卡点执勤,协助医务人员收集登记信息,对不配合不听劝告的人员作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同时,为提高村民防范意识,王必乾在考虑到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难理解防疫宣传文字内容,他便用通俗易懂的地方语言录制语音广播走村窜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在王必乾的眼中,巫不社区村民如同家人;在村民的眼中,王必乾就是他们的亲人。平日里,他有点儿时间就下村入户,向村民宣传政策法律、防火防盗、疫情防控等知识,与村民们聊家常,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情况,每当播音器里传来那一口浓厚的客家话,村民们便知道是王必乾来了。由于巫不社区本地少数民族有持枪风俗,为此王必乾多次走访村民家中,向村民宣传私藏枪支危害性,此后,持有枪支的群众纷纷主动找到王必乾上交枪支,目前巫不辖区群众主动上交的枪支就有20余把。通过王必乾的耐心动员,辖区群众持有枪支存在的治安隐患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

邻里矛盾不上交 甘做基层螺丝钉

工作中,王必乾为更好的掌握辖区地理情况,他自学绘图软件制作了巫不辖区平面图,地熟人熟的他以“本地人”优势,积极动员本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参与辖区治安管理,哪里有情况,他总能第一时间掌握到可靠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由于对村务熟悉,原有一些基础工作,在他的帮助下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办结,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村里的大事小事,群众都爱找王必乾,特别是调解日常邻里矛盾纠纷,单靠讲道理有时很难化解,但群众比较信服王必乾,许多争执不下的矛盾在他的组织调解下往往便迎刃而解。近年来,王必乾成功调解的纠纷就有30余起。王必乾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进一步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为创建“枫桥派出所”、建设平安村落发挥了基层岗位“螺丝钉”的重要作用。

而立至不惑 奉献家乡虽辅尤荣

从事巫不社区警务辅警工作9年来,王必乾无论是在治安巡逻,还是节假日交通护卫,或是参与平日化解矛盾纠纷,他都认真对待,尽自己最大努力将工作做好。大大小小的行动中,总能看见他勤劳的身影,一次又一次的行动、一场又一场的战斗,锤炼出他作为一名辅警的忠诚与奉献。在巫不警务室辅警这个岗位上,他从而立跨过了不惑之年,他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赢得了领导、同事、群众的一致好评。在2016年度工作中,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被三都水族自治县公安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在2017年度协警村警培训中,被三都水族自治县公安局都江派出所评为“优秀班长”;在2018年度公安工作中,成绩突出,被三都水族自治县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被三都水族自治县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他常说:辅警这份工作对自己而言——虽辅尤荣。可以实实在在地为家乡治安管理工作做点贡献,是他身为少数民族子弟的光荣,也是干辅警工作最大的初衷。(黔南公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