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无论身边大佬几何,总能将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最新开播的《演员请就位2》才第二期,郭敬明就抢过尔冬升导演的接力棒,成为话题C位,而这一切要从一张S卡说起。

新一季S卡的设定老旧但管用,获得S卡的选手不仅在下一轮的竞演中有优先选择权,更是来自业内专业人士的肯定。可轮到郭敬明,争议四起,连后上场的演员都直接询问:评委的S卡,标准到底是啥?

何昶希表演的魏无羡以“背诵台词式表演”上了热搜,大家还没吐槽演员表演生硬,就被郭敬明的S卡吸引的炮火,李诚儒在现场毫不客气地评价:宝剑扎在死肉上,回怼郭敬明“要给青年演员鼓励”的冠冕堂皇之语,“给这样的演员鼓励,好演员怎么办?”

和第一季一样,郭敬明再次与“成语大师”李成儒展开了演员表演好坏的争论,从演技上升到态度,李成儒自带正义光环,偏偏遇上了自有一套逻辑、又擅长找到对方漏洞的郭敬明,苦口婆心的劝说对上无理辩三分的诡辩,就算李成儒站在真理一方,也被郭导三两句KO。

事实输给了诡辩,看着评论区一票支持郭敬明的评论,魔幻现实主义就这么在现实中上演了。

有瑕疵的表演,评委经常意见不统一,但好的表演,大家是很容易达到共识。黄奕《风月》中的回眸打动全场,各位导演纷纷赞叹黄奕的演技,唯独郭敬明“众人皆醉我独醒”,用“不喜欢这个表演”开头,长篇大论的讲述了自己不喜欢的理由,听得黄奕和观众一脸问号。

看不上黄奕,跟李成儒battle,却给“背诵台词式表演”的何昶希一张S卡,逻辑鬼才的郭导到底想通过《演员请就位》选拔什么样的演员?

这个问题,郭敬明在给何昶希S卡时就已说明了“给S的人,就是想找他拍戏的人。”

当这句话说出口,郭敬明自我粉饰的公正公平就变得无比可笑,李成儒老师如预想的一般指责郭敬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作为评委脚跟不稳,直接影响到比赛的公平。然而这一句情急之下的辩解,却成为我们探索郭导脑回路的线索。

与其他几位只看戏剧表演、情感表达的评委不同,郭导是带着“选秀”的心参加节目了,亦如陈凯歌内涵郭敬明要拓宽审美的话,郭导选人的首要标准:颜值>演技的鲜肉演员。

第一季郭敬明组终选选手郭俊辰,再结合历届与郭敬明导演合作的演员,你可以说郭导拍片不行,但对男演员的质量一个赛一个的优秀,最知名的陈学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位只要他不演戏,你就会喜欢他的演员,集中体现了郭导男演员的审美特质。

漫画向、冷峻风,眉眼凌厉、轮廓分明,郭导集齐“手办”可以整个连连看,这或许就是“英俊的人都是相似的吧”。

这一票jpg格式帅哥动起来却要人命,就拿《请就位2》首位S卡获得者何昶希来说,一脸懵逼的来,一脸懵逼的赢了,采访时听不懂啥叫“核心竞争力”,0基础、0经验、0准备,仗靓行凶。

明明是戏内情绪的巅峰,被剑刺中让这哥演的如同挠痒痒一般,郭导再能言善辩,这张S卡都充满了个人审美倾向,演技还是向颜值弯了腰。

而重视颜值胜过演技的导演,必然比探索艺术价值更重视话题度与商业潜力。在《演员请就位2》第二期,郭导一战成名的前一天,他在微博官宣了新电影《阴阳师·晴雅集》定档,继《爵迹》后时隔四年再度回归影坛,这个宣传卡点,还有谁~

走到哪儿,哪儿就有话题,郭敬明无论是作品还是综艺,都是收视话题的保证,这一次选择何昶希何尝不是对流量市场的妥协?既能收割鲜肉低龄粉丝群的好感,又能制造话题为自己或者即将上映的电影造势何乐而不为,所谓的诡辩、所谓的蜜汁操作,不过是一次博弈。

而越来越过分的审美化倾斜,已经触犯到以陈凯歌、尔冬升导演为主对电影还有追求的群体,第一季时陈凯歌还能隐忍怒火,综艺性较强,到了第二季,郭敬明有失偏颇的使用评委权利后,陈凯歌第一次站在李成儒的立场上,正面驳斥郭导的标准。

什么全新定义的“3S”内涵,陈凯歌一句“surprise”表达不满,同时强调竞赛节目的公平性。

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当我们这些站在圈外的人发现了圈内的隐忧,而圈内之人还在为一己私利挖个人墙角,早晚都会被内部消化。郭导商业化的标准或者能得一时之利,可长此以往会被市场吞噬,正如现下被检验的那样,对颜值的盲目信奉早晚会被扎实的演技所替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