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無境

來源:顯微故事(ID:xianweigushi)

做自己熱愛的工作

就不覺得那需要“堅持”

陳同學 | 男 | 計算機專業 |美團某孵化業務負責人

我研二下半年時,某大廠來重慶招產品經理實習生。

面試時,我聊了大四時的一次嘗試:當時還沒有美團,想點外賣的同學總得翻出一堆堆餐廳的小名片打電話。

那會兒我正好在做畢業設計,雖然不太擅長Coding,但我還是翻着安卓的書,寫了個點外賣的軟件。

當時同學評價,雖然產品很簡單,但都是方便自己和周圍人生活的東西。

那個大廠當時只錄一個人,而我被淘汰了。但我覺得,我還是一路從海選殺到了最終面試,應該能力還算不錯。

於是校招季開始後,我繼續關注互聯網企業的產品經理崗位,投簡歷。

那年10 月末,我就這麼接到了美團HR電話,讓我去北京面試。我二話沒說,買了綠皮火車的車票,隔天就去了北京。

當時美團還在一棟小樓裏辦公,我上樓的時候,心裏一直犯嘀咕,這公司靠譜嗎?怎麼裏面這麼擁擠,這麼髒亂差?

一面很順利地通過了,二面面試官是美團外賣的負責人。

當時我其實已經拿到了YY影音的Offer,但那次面試給我印象太深刻了,我覺得“這個面試官好牛逼”。

我倆聊了一個多小時。他關注的問題和其他人都不一樣,他會關注到我的論文、你做項目和對某些具體事情的看法。同樣的,你問的問題他也會認真回答。

當時,美團還在做團購,在外界看來,沒那麼多科技感。在當時的計算機系學生心裏,谷歌是最優的選擇,但我還是選擇了美團。

2014年3月,我加入美團,成了美團外賣的產品經理,當時美團外賣App每天訂單量還不到1000單。

我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獨立做美團外賣手機網頁版。大概花了三個星期,產品就上線了。

第一單是我下的,那時還沒有在線支付,都是貨到付款。訂單送到我手裏的時候,我第一感覺是,“哇塞,居然真的送過來了。”

我是新人、產品基礎差,只能一邊請教工程師,一邊看書自學。

不過,大家也都是邊弄邊學,美團外賣安卓版的第一版代碼,都是產品經理一邊翻書、一邊寫出來的。

當時新人的權限也很大。以前訂單剛下完用戶是不能取消的,但我覺得這有問題,就設計了一個功能,支持商家接單前用戶取消訂單。

功能上線後城市銷售就炸鍋了,但我就覺得就應該這麼設計,公司不是提倡“以客戶爲中心”麼。

2014年,美團外賣的目標是日單量40萬單——2013年才200單左右,第二年就40萬,聽上去很激進。

但那年6月,我們就達到了10萬單。

9月份就開始“打仗”,我們迎來了天天宕機的狀態——現在很多底層規則都是那時建立起來的。

爲了搶時機,我們常常2-3天就搞定一個規則,和時間賽跑。就這樣,我們11月份訂單量就達到100萬單了。

我入行時沒想那麼多,無論是職級、還是收入。對我來講,那不過就是個名號,我就想做一個大家能用的產品。

在美團外賣做產品經理時,每週末,我都會在微博搜美團外賣,看別人怎麼評價。

看到評價不好的,我就截圖發給大家。有的功能,短期內不好改,但我希望我們作爲用戶端產品經理,要和用戶有共情心,要知道他們的感受、想法。

你要把自己當成用戶,要進入到這種狀態。但是這如果不是打你骨子裏的愛好,那就一定有侷限性。好的產品經理一定是從骨子裏喜歡自己的產品。

過去的每一年我都較前一年有成長。

2014年跟着產品飛速成長、2015年獨立負責美團App的外賣頻道、2016年在美團外賣App的垂直領域深耕、2017年開始帶團隊,實現了管理上的突破……

2018年可能是一個分水嶺——我開始負責一塊孵化型業務,也是在那時,我感覺到產品經理的視角還是太狹隘,要用更高的視角去了解整個公司的經營模式、商業模式。

到目前爲止,我已經在美團待了六年半。我常會被朋友問一個問題,你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我好像沒有刻意去堅持什麼。

我覺得,一份工作能讓你持續做下去,就是你不需要靠“堅持”驅動。那建立在,你每一年做的事兒都是新的、前一年沒做過的。

現在,我也經常面試一些應屆生、實習生。我很喜歡問對方工作規劃,大部分人其實回答不好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核心在於,你要先想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然後再反推工作規劃。

大部分人50歲前,一週7天裏有5天要工作,一年365天就要有260天工作。

那麼對我來說,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夠是比較滿足、快樂的時光,這樣纔不會讓我的人生虛度。

在我看來,美團就好比是一棟大廈,雖然剛開始我們都是從房子的框架開始搭的,能做很多事情。

但現在這個大廈差不多改好了,有的人就覺得在這個房子裏只能做一個螺絲釘。

但如果,你本身就是喜歡這件事情,那麼在大廈裏裝修一個房子又有什麼問題呢?

美團雖然變成一個大廈了,但是它還有很多房間是早期的“毛坯房”,需要有人把它做出自己的色彩。

什麼是最好的工作?

和頂尖的人共事、見過最好的東西

雷同學 | 女 | 市場營銷專業 | 美團外賣運營

2013年,我畢業季時聽了美團校招宣講。

主講人當時舉了個例子,一個90後如何從應屆生做到市場部負責人。這讓我很觸動,我覺得去美團後會有很多發揮空間,毫不猶豫地投了簡歷。

當時我拿offer的過程還挺順利,印象很深的是,我們24個校招管培生收到CEO手寫簽名的offer,儀式感很強,能感到美團對年輕人的關注。

我做管培的第一年需要先輪崗,然後才能選自己的崗位,最後我選擇去美團外賣做產品運營。

一開始做運營時,需要我們用SQL查詢數據,但我不會。

此外,當時有三個管培生一起工作,leader分配了一個競對調研的工作,讓我們各自去做,我不會SQL就得去求助別人,整個進程很慢。

我必須等別人下班,然後再把SQL做給我。如果我第二天要產出的話,就得做到晚上凌晨三點。

當時我還住合租屋,很怕夜裏工作會打擾到別人。常常是12點先去睡覺,等室友睡着,我再悄悄爬起來,趴在客廳做完,整個過程特別曲折。

後來我就逼迫自己把SQL學會了。這就是剛畢業時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今天會SQL了、明天會Excel了、後天PPT畫得更好了。

後來我轉去做了商業分析,這樣能夠從更大方向上去了解業務。商分團隊相當於整個業務的大腦,比如說給管理層看的月報、週報,都會從這個部門產出。

我帶的團隊負責用戶運營,一個月要操盤數億級補貼。我們每做一個決策,都對業務有很大影響。

每次和管理層彙報工作,我們都要經受“靈魂拷問”:這個月又花了這麼多錢,錢是怎麼花出去的?怎麼樣去評估你的效果?你花的錢是值還是不值?

我們每次花錢,都會把“補貼到底爲業務帶來了什麼”進行充分討論。

比如,一個分享紅包,我們會從新客、老客、變現各種方面,評估效果到底是什麼。

“靈魂拷問”是逼我們去思考、去改進。

以至於,後來我轉到美團買菜業務後,立馬就能發現補貼哪裏可能會有問題。

因爲經常和管理層彙報工作,我就可以跟比自己更牛的人學習,看他們在碰到問題時分析思路是什麼樣子的、會從哪些維度去看,以後碰到同樣的問題,我也就知道了。

這段經歷對我的影響很大,我學會了結構化地分析和思考問題。美團很推崇“金字塔原理”,思考問題要“不重不漏,以終爲始”。

這幾年,我身邊也有很多同學從美團離職。

他們離職大多集中在2015年至2016年,那時互聯網泡沫比較大,誘人的機會看起來也非常多。

大家跳槽時,會去工資更高、行業影響力看起來更大的地方,很多人不停地換公司。

再往後發現,我已經在獨自把控某個業務的時候,他們還在換公司,重複跟之前差不多的事。

現在再回頭看,工作前幾年,最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接觸到這個行業的頂尖玩家、有沒有學到過一流的人的方法論,有足夠長時間的沉澱,這樣才能把自己的地基打得足夠好。

這纔是成長最本質的命題。

成長進入瓶頸怎麼辦?

去最有挑戰的地方從零開始

陳同學 | 男 | 美團外賣城市銷售

我一直很崇拜王興,之前也用着他創辦的校內網,所以校招時毫不猶豫地投了簡歷。

結果一開始我的落差很大:面試在居民樓裏,很簡陋。

2014年7月,我進美團後參與美團外賣廣州站的開站,發了整整一個月傳單。

但我的性格是:就算發傳單我也要做到最好。新生開學前一晚,爲了快速佔領市場,我找了兩個兼職生,6、7個小時發放了1萬多份傳單,就是想讓新生開學第一天就能看到美團外賣。

我們馬不停蹄一直送到晚上1點多,大區經理來請喫飯也沒去,目標就是要把傳單發完。第二天果然訂單量大增。

開學後,暑假鋪墊的工作沒有白費,發傳單,貼物料、商家的洽談上線等等,讓我們的市場份額一下翻盤到80%,成就感極強。

那會兒外賣市場還沒有規範化,更多是靠紅利增長,人人都想快速地搶佔市場。大家同處一個戰壕,齊心協力“打仗”。

當年團隊小夥伴基本都剛畢業,我們常常幹到半夜。貼完傳單、物料,拉完新再一起喫個宵夜,晚了就在辦公室打地鋪,一間房睡五六個人,真是革命友誼。

我們每個月就四千多塊工資,但從來不剩錢——我們會用自己的工資請兼職生喫飯,然後套信用卡先給他們發工資,財務再報銷。

所有人都是負債累累,支付寶、微信額度都透支完了,但我們都不考慮個人得失。

成長最快的一個階段是2017年初,從湖州到深圳這兩年。我從三線城市轉到一線城市,從帶10多人的小團隊到翻了3倍的大團隊。

2019年,我晉升最高級別的城市經理,所負責的城市已經完全步入正軌,只要目標策略定好,我在不在都一樣,團隊都能高效運作。

進入一個平庸的舒適區了,我很迷茫。那時候開始想,我下一步怎麼辦?我的目標是什麼?那段時間就悶頭看書,讓自己心靜下來。

最終我決定,得打破舒適區,提出要去支援上海。上海是我們在全國處於劣勢的城市,我去上海呆了將近一年。

從優勢支援劣勢,整個過程還是挺好玩的,需要自己去尋找突破。在上海,我們的份額只有30%,相當於是深圳競爭對手的體量。

所有在優勢市場運行順利的項目,放到劣勢市場推行很難。

我們沒有了市場份額的優勢,江湖地位沒有那麼高,在商家端的信任感沒有那麼大,就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彌補、去追平。

我在這個過程中,也在慢慢突破以前的天花板,從我不行,變成我能行。

爲什麼會一直在美團?就是爲了把世界送到消費者手上。

我覺得美團就像是自己的家。大家都像兄弟,所有人的目標都是一致的:佔領市場。

我們在一起就像打仗,雖然從統帥到將領每個人的狀態不一樣,但大家都享受贏的過程。

此外,在這裏沒有什麼明確的上下級,我們可以跟領導一起喝酒、稱兄道弟。每件事,都能更快落地,不存在小事也要打報告的情況。

很多時候,領導都會直接到一線,我們溝通無障礙。

回想跟巨頭一起成長的日子,最大的感觸就是要去思考、創新,去做本來沒有先例的事。

外賣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早期粗暴式增長、現在精細化運營。美團像是一座大樓,大家一步步添磚加瓦造房間。

直到現在,我看到市場份額的增長還是會很興奮,這是一份榮耀感,這裏面有自己的一份力量。

內心始終在“創業”

豐富的經歷,不給自己設限

宋同學 | 男 | 美團某孵化業務負責人

2011年,美團團購剛上線一年,我加入了這家公司。

記得面試時,面試官跟我我強調了一句話:美團現在已經不是個小作坊了。

我困惑爲什麼這麼說?後來才知道,公司剛開始就是小作坊,開在居民樓的幾室一廳,一步步走到了中關村。

我是美團 826 號員工,一開始被借調到銷售部,常常工作到晚上一兩點。

當時負責的事情難度大、風險高。我最大的單子,總金額有大幾千萬,賣不完公司就會受到巨大損失。

公司對於年輕人非常敢授權,這種大事讓我去搞,還挺有榮譽感的,那自己就得把這個事情幹好,義不容辭。

後來得知公司新成立了新產品部,開始探索除團購外的新業務。部門正在招人,內部允許轉崗。我就想去嘗試一下。

面試官在面試後佈置了作業,讓我去調研微信會員卡和點評會員卡。我花了兩個多月去寫這份報告,都是來自一線實打實的數據。

那兩個月,每天中午一到飯點,我就跑到一個有會員卡的商家去聊天調研,大概一共聊過五六十個商家。

面試官收到我的報告挺驚喜,以爲這麼久沒動靜,我像其他人一樣“爛尾”了。

我說你只要不限時,我就一直寫到這個東西滿意爲止,無限提高自己面試成功的勝算。

面試官很高興,說這就是追求極致。

在新產品部的那段時間,是我精神上的一種歷練。現在我開始負責美團一塊新業務,早期的磨練讓我對不確定性有很高的容忍度,能更坦然接受失敗。

在那段日子我體會到:快速失敗是種能力。越快速地驗證失敗,越早投入資源到正確的事情上,成功概率越高,對人的洞察力和判斷力要求也越高。

我們當時有好幾個小組,一直並行探索很多新業務,邊試邊關閉,到了後期慢慢就聚焦搞外賣。

其實也是我們真正發現了用戶和商家的需求,才覺得是值得去做的。

但我當時一度也動過想走的念頭,覺得自己是來當產品經理的,而每天的工作內容卻是搞調研、搞銷售。

2013年的夏天是我最瘦的階段,我天天跑商家,讓人家試用我們不成熟的新產品。

其實我後來才明白,真正的產品經理,是要搞清楚用戶需求的,你畫幾個頁面,搞搞設計,看似在做產品,但沒摸到本質。

但那時的我還不具備這種認知,不理解,很反感。

2013年年底,外賣大戰已經打起來了,我當時就跟銷售負責人說,我要去轉崗到城市去開站。

做產品經理是站在“戰場”後線,感受不到強大的成就感。我想做一個事,失敗了,我爲此負全責;成功了,就此證明自己。

2014年2月28號,我清楚記得自己孤身一人到石家莊,先買了個二手自行車跑商家,白天調研市場,晚上去各個校園的羣和貼吧上發招聘。

後來選河北科技大學作爲開戰的第一個校區,在學校旁邊租了三室一廳當辦公室,開始招兵買馬。3月中旬左右,就把美團外賣石家莊站給開起來了。

5月份,我們開城市經理會議,石家莊訂單量做到了全國第一。

有人問是什麼支撐我做到第一的?其實根本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踏踏實實、不偷懶地幹。

發傳單是很基礎的事情,也能做到細微處不同。

我會親自發、用心設計發傳單的話術,第一句話是你知道美團團購嗎?我不會說我是美團外賣,這是我和其他城市經理發傳單不一樣的地方。

美團外賣沒有人聽過,但是美團團購都知道,就容易接受。

這都是很小的細節,也是產品經理的基本功。產品經理要洞察用戶的需求、用戶的場景,用合適的語言傳達產品的價值,讓用戶去接受它。

我也要求我的團隊必須一張一張認真發傳單,不允許偷懶,而且我不招外包發,有的城市招外包的會瞎發,傳單隨便一塞。

我搞推廣是非常紮實的,沒有任何偷懶。

再比如推廣送飲料這一件事。我們團隊全都跑去學生宿舍做推廣。

每個人搬着一箱加多寶,午飯飯點去挨個串寢室說,如果去美團外賣訂餐,現在下單現場就給加多寶。

但其他城市經理是跑到了餐廳門口,擺個臺子放很多飲料,說你現在只要下個單,就給瓶飲料。

是不是感覺這兩個其實差不多?其實天壤之別。

我們做的更接近用戶使用這個產品的真實場景。同學就在寢室待著,想去喫飯還沒走到食堂,我們就把解決辦法送上門了。

回想起來,當年在產品部做需求做調研攢下來的直覺和經驗,在我石家莊做城市經理的開站期間,都完全得到了回報。

我現在在負責美團一塊to B的新業務,前面兩年時間做了一些調研,覺得這是個巨大無比的市場,就過來了。

我現在帶團隊跟坐過山車一樣,這幾個月信心爆棚,下幾個月可能發現某些事情想錯了,信心跌落到谷底,還要藏着掖着,不能讓團隊看出來。

再自行去驗證,又可能找到另一個新的高峯。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加強版創業歷程。

美團的股票我一直沒賣,因爲“外人看它如日正,我在此中知破曉”。

看一個企業,只需要看核心三五個人就可以了。我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公司的高管,能做到美團管理層這樣正直、務實求真、這麼有戰鬥力。

我很認同這裏的價值觀,也願意把自我實現的價值追求,嵌入美團的大系統裏,實現共贏。

回想起自己這一路,才真正意識到:選擇一家公司不是僅僅考慮錢這麼簡單,你選擇什麼樣的企業,本質上就在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選擇什麼樣的戰友、選擇什麼樣的文化。

你的選擇,是在爲你的人生投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