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洙

“排名第一的乐队——重塑雕像的权利。”

10月10日,《乐队的夏天》第二季落下帷幕。冠军奖杯经由台下的乐迷之手,层层传递到重塑雕像的权利手中。主唱&吉他华东发表感言:“如果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算是一种胜利的话,那么我认为不是重塑的胜利,这是音乐的胜利。”

从7月25日上线至今,《乐队的夏天》第二季中33支风格各异的乐队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重重剪影,最终走向HOT5的决胜。借助不同主题单元的内容设计及音乐表演,节目多维度呈现不同音乐风格的独特魅力,不仅让更多人看到多元乐队的新力量,更展现了乐队背后中国原创音乐的生命力。

改变与挑战,打开乐队多元可能

2019年,在音乐节目火热的夏天,一档音乐节目将31支乐队拉进大众视野。从当年5月首播到收官,《乐队的夏天》第一季收获了数百个热搜及8.8的豆瓣评分,掀起一股乐队热潮,令更多人“看见”小众的国内原创乐队。

第二季节目也承载着观众诸多期待。截至半决赛播出,《乐队的夏天》第二季全网热搜热榜500+,其中微博热搜100多个,微博主话题词#乐队的夏天#阅读量72.2亿次,讨论量699.4万次。

新一季节目中,“挑战”与“突破”是关键词。其中,无论是乐队构成还是呈现的风格,都显示出更为多元的音乐生态。相比第一季摇滚、朋克为主,第二季的乐队风格更显多样和包容,既有马赛克这样标准的disco乐队,野孩子、五条人这样带有地方特色的特殊民谣乐队,还有超级斩这样的二次元hard core以及福禄寿和Mandarin这样年轻先锋的学院派。

让小众音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大众,节目以实验性的心态打破音乐类型间的无形壁垒,摇滚、民谣、合成器音乐等均演绎出各自风情特色。如马赛克乐队吉他&合声卓越在总决赛上所说:“这次出来能看到好多不同的音乐类型,感受特别不一样的技术团队。”

在第一轮自由发挥的淘汰赛中,组建于1995年的野孩子乐队,以一曲雄壮的《黄河谣》震撼现场,人声的感染力诠释了民族文化内涵。福禄寿带来的《玉珍》,则是一首献给外婆的舒缓、伤感的歌,拨动竖琴,沙哑而有穿透力的嗓音击中在场乐迷的内心,引起共鸣。原创音乐在舞台上构建出了多彩的情感世界。

福禄寿演唱《玉珍》 。

而面对节目设置的新“课题”,乐队们差异化的风格和创作思维,更为改编演唱、跨界合作带来更高要求与意外之喜。

1V1改编赛中,乐队们需要从儿歌、爸妈KTV金曲、雪花热门等不同类型的歌包中选择曲目改编演绎,并与同题材的对手一对一比拼。丰富多元的乐队风格碰上五花八门的大众流行音乐,迸发出超越与碰撞的惊喜火花。重塑雕像的权利选择了粤语经典《一生所爱》,用电子乐风格诠释伤感情歌,出乎意料的反差在社交平台引起广泛讨论。

随后的霹雳合作赛上,HAYA乐团与Rap歌手Yamy将《昆仑山牧人》重新作词,rap与少数民族唱腔缠绵对撞,造就别样的视听效果。遇上六岁吉他手Miumiu的Joyside,三个“糙汉”最初手足无措,但在相处中逐渐感受到纯真的力量,最后选择了以爱为主题的《Dong Dong Dong》,一扫颓靡的风格,原本慵懒随性的歌曲变得柔和宁静。

Joyside&Miumiu;

一次次磨合,乐队们探索出了不同的自己。而在紧张的限时创作过程中,各个乐队充分体现了对完美主义的追求,通宵熬夜的黑眼圈,也正透露了乐队面对音乐挑战时爆发的极强自驱力。

不定义乐队,呈现未来“新声”

乐队没有范式。《乐队的夏天》中呈现的不止音乐,还有乐队中的人对音乐、对生活态度的诠释,以及藏在音乐之中的情怀与故事。每一支乐队背后,有吵吵闹闹不离不弃的音乐老友,有怀抱梦想的学院派,他们都在音乐中找到了自我定位并寻求新的表达。

乐队合作赛上,HAYA乐团遇上超级斩,两位女主唱重新演绎白素贞与小青,《千年等一回》有了重金属style;大波浪乐队和福禄寿选择了电影《红高粱》的经典插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嘹亮的唢呐炸场,在疯癫与豪放中突出浓郁东方元素。

HAYA乐团与超级斩合作《千年等一回》。

摘得桂冠的重塑雕像的权利,从词曲创作到舞台表演都反复琢磨、严谨呈现,对审美的极致追求造就了“骄傲”的性格特征。五条人则是另一种不同风格,“塑料音乐”包裹着海滨小镇的特色,临场换歌的随性与拉家常、穿人字拖的真实也令其为观众所爱,被反复“捞起”,成为亚军。

在呈现和挖掘乐队多元可能的过程中,《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或许不够尽善尽美,但它依然是一档有价值的音乐综艺。这一方舞台不仅让诸多小众音乐走向大众,也让观众看到了个性鲜明、极具魅力的宝藏音乐人。

从这个层面看,《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既不是摇滚乐的夏天,也不是流行乐的夏天,它让不同类型的乐队、音乐碰撞融合,呈现出的是一个更为丰富的“乐队的夏天”。

编辑 | 饶文渊 朱晓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