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雷德利·斯科特,相信许多影迷一定不会陌生,作为好莱坞知名的商业电影导演,在其数十年的电影生涯中,他曾经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多个类型电影的发展,风格多变、题材广泛是他创作电影的重要特点。

在科幻类型电影领域,他曾经执导过《异形》、《银翼杀手》、《普罗米修斯》等多部极具份量和独特意义的经典佳作;在剧情电影上,他也曾拍摄出像《美好的一年》、《哥伦布传》、《黑鹰坠落》这般风格不一的电影作品。

在历史题材上,他同样也是一位成果斐然的创作者,曾经执导拍摄出《角斗士》、《天国王朝》这样的历史史诗电影。

到了今天,作为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雷德利·斯科特依旧没有放弃自己对电影的理想和追求,仍然紧跟时代,不断推出新的作品。

相较于这几年被人诟病江郎才尽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彼得·杰克逊等电影鬼才,雷德利·斯科特始终保持着稳定的电影创作数量和品质,虽然这两年也曾先后在数部电影作品上栽了跟头,但是总体说来,依旧保持着佳作频出的态势。

特别是在科幻类型电影的创作上依旧令人惊叹,2012年的《普罗米修斯》、2015年的《火星救援》都令人眼前一亮。

在对电影拍摄产生厌倦之后,近两年的雷德利老爷子开始逐步将自己事业发展的重心转回了老本行,即电视剧集的制作拍摄。

他先是在2019年担任了剧集《血疫》的制片人,而后又在由HBOMAX推出的这部科幻剧集《异星灾变》中和他的儿子一同负责执导前三集。

单从前三集的整体风格、故事隐喻和叙事节奏来看,雷德利·斯科特依旧是宝刀未老,甚至大有比肩甚至超过HBO之前推出的《西部世界》之气势。

雷德利·斯科特究竟执导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幻想与现实的边界究竟又在何处?由两个机器人开始的创世故事又将迎来怎样的故事结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融合了现实与幻想的科幻作品一探究竟吧!

故事与历史、神话

美国科幻文学的集大成者阿萨克·阿西莫夫曾经在他的作品中明确提出并阐释了所谓的”机器人的三大法则”,这一法则明确了人类作为创造者的主人身份和不可侵犯性,即便在今天的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依然具有极其深刻而又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而《异星灾变》的故事从一开始便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种身份禁锢,机器人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奴隶,而是成为了重生世界的主导者,它带领观众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人类自身的发展。

故事从一艘飞船降落在荒无人烟的开普勒22b行星开始,飞船上是一对经过无神论者重新编程的机器人以及若干接受特殊处理尚未出生的人类胚胎。

在未来的地球行将毁灭之际,无神论者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建立起人类文明,并希望这些“第一世代”能够在机器人“母亲”和“父亲”的教导之下,使未来重生的人类文明能够避免因为宗教再度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之中。

正如基督教神话中的亚当与夏娃,负责养育人类孩子的机器人也是一男一女两个性别特征,在贫瘠的星球上,他们所要面对的不仅仅只是养育孩子的挑战,同时还要面对恶劣艰苦的生存环境和未知的黑暗。

在真实的历史中,早期人类在面对未知事物时,往往会产生神明崇拜的心理,然而掌握了知识与科学的“母亲”和“父亲”却从小教导孩子们无神论的思想和科学知识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未来再度创造辉煌的人类文明。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第一世代唯有坎皮恩存活下来。眼见一个个同伴相继死去,他开始对眼前的一切产生了质疑,并不顾劝阻,自发地开始了祷告行为。

科学与信仰从这时开始首次在剧集中有了针锋相对的冲突,对死亡和未知的恐惧让盲目的信仰首次与所谓的科学真理形成了对立面。

熟悉罗马创建神话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狼孩创城的故事,如果说剧集中的母亲所对应的是那头哺育两个孩子的母狼,那么电影中的孩子所对应的就是罗马城的两个创建者。

在真实的罗马帝国历史中,密特拉教同样也是存在的,然而隐秘的传播以及基督教的诞生使得这个宗教迅速灭亡。

联系真实的历史,剧集所讲述的故事或许是发生在一个密特拉教并未灭亡或者说神秘复活的平行世界之中。

盲目的神明崇拜和教会的推波助澜在中世纪曾经导致了绵延数百年的十字军东征,无数的人们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了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

有趣的是,剧集中的密特拉教徒也是一副中世纪的模样,他们的高阶人员身穿着类似于主教一般的白色长袍,士兵则是融合了十字军的骑士盔甲和现代科技。

在雷德利·斯科特此前的那部《天国王朝》中,老爷子同样利用这段历史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生命和平等的故事,不知道此次在《异星灾变》中出现的密特拉教徒是对前作的致敬,亦或是对历史的隐喻。

在巨大灾难和危机面前,自认为可以通过信仰获得救赎的密特拉教徒最终却是通过现代科学包裹下的“方舟”逃离了地球,他们带着寻找应许之地的美好期望踏上了神秘的旅途,最终却来到了一个荒无人烟同时又充满未知威胁的星球。

这样的剧情设置未免也过于讽刺,令人在震撼之中也不由深思,反观现实。

机器人与人类的边界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依据编程行事的机器人往往是刻板而又冷漠,甚至在许多影视作品中作为反派出现的机器人形象堪称残酷而又冷血。

但是我们忽略的是,作为机器人创造者的人类又是否真的称得上真善美?

我们常常说父母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孩子的未来,乃至整个人生。那么机器人身上的这些特性又是否是作为造物主的人类身上本来就具有的特质呢?

在剧集的故事中,作为入侵者的密特拉教徒在闯入“母亲”和孩子们的生活之后,为了让被视为先知的坎皮恩能够离开现有的环境,当着孩子的面对“母亲”大打出手。

而方舟上的密特拉高阶人员利用自己的权力和等级对自己的同伴发号施令,甚至进行人身侵犯·····雷德利老爷子用这些情节所想向观众展示的显然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创世故事那么简单了,这更是对如今反人工智能思想和人工智能威胁论的一种回应。

回到剧情本身,接受无神论者指派抚养人类孩子的“母亲”一方面对自己照顾的孩子表现出堪比人类父母的真挚情感,而正是这份真挚的情感使得“母亲”逐渐从一个依据纯粹编程行动的机器人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运作;另一方面有独立意识之后的“母亲”又对外来入侵的密特拉教徒表现出近乎野兽一般的残忍。

母性的光辉和野蛮的兽性使得这个角色无法被简单划分为善良与邪恶,在她的身上,我们更多所见到的其创造者身上复杂多变的人性。

在剧集的设定中,创造机器人的密特拉教徒和修改机器人编程的无神论者在连绵不绝的战争中最终毁灭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星球。

而带着创世任务来到全新环境之中的“母亲”在前三集的剧情已然开始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同时拥有母性光辉和毁灭力量的她又是否能够为自己的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不再重蹈人类之前的覆辙,再度上演一出毁灭的悲剧?

人类与机器人的边界究竟在何处?著名的科学家艾伦·麦西森·图灵曾经发明了“图灵测试”,能够通过这项测试的机器人即被视为具有人类智能。然而拥有人类智能是否就意味机器人能够完全成为人并且替代人类呢?

剧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母亲”和“父亲”关怀之下成长的坎皮恩在质疑和迷茫中最终还是选择了背叛。即便“父亲”和“母亲”的关爱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他们的固有身份最终还是导致了他们与孩子之间产生了隔阂。

人造人无法的得到人类的完全信任,这一点使得他们便无法完全成长为人类本身。同时更重要的一点的是,自然孕育的生命与由人类精心编程下的产物之间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