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朋友一块聚会,小O娇羞不安地表示,有对象了!让给参考参考。众姐妹倒也不含糊,当作自家事似的,巴拉巴拉说得好不痛快热闹。小A分析说:这男的吧!虽是事业单位,可也挣得不多,将来也没有什么上升空间。小B补充说:单亲家庭长大性格孤僻不说,爸妈又重新组建新家庭,将来有了孩子谁给你带?小C总结说:关键是没房子,跟着这样的人,一辈子漂浮不定不踏实。语毕,小O黑着脸半天没吭气。众姐妹自讨没趣,在人眼里,俨然就是干了一票,打着为你好的旗帜,说白了就是见不得人好的勾当。众人捡东捡西瞎扯了半天,赶快散伙……

诚然这实属闹剧,却也不是小O一个人的闹剧。正如《罗茜计划》中智力超穷遗传学副教授,也要按世俗给的标准制作一份寻妻计划。又如我们周围那一两个人,天天叫嚷着:我妈说这个我妈说那个。这个我妈是谁?是房子车子票子?是温良贤淑懂事?是条条框框?是参考标准?按照你妈的想法,你准要娶一个冰箱回家,多年以后,才猛然发现,这个冰箱没有你想要的低温档。

小说最终,皆大欢喜。男女主人公在经历啼笑皆非的寻妻计划、寻父实验后,不受道德绑架,不受他人影响,忠实于自己内心真实想法。遇见一个合适的人有多难?也许,感情的世界,没有标准就是标准,别人的答案解决不了你的问题,跟着感觉走,就对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