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手机看得津津有味的文章,纸质就看不进去?因为你“进化”了

来源:酷炫脑

电子化发展的大脑能够浏览图像、同化各种观点、在思想间跳跃,并且能快速地找到信息。而印刷向的大脑能让我们放慢脚步,欣赏语言和文字,并且思考它们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100天

如果你每天花7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你会因此而改变吗?如果你每年花超过百分之二十七的时间干一件事情,你的思维方式会改变吗?

没猜错的话,你的答案是肯定的。 美国人一年平均每天花6个小时42分钟对着电子屏幕,而且大多是一次性只能看几行字的小屏移动设备。因此,我们的大脑为了适应新的阅读形式正在不断变化着、形成各种不同的新路径去处理信息。

久而久之形成的适应性

人类的大脑有负责视觉和语言的遗传密码,却没有负责阅读的。从壁画到象形文字,再到印刷书和数码显示屏,人类的大脑一直在适应通过阅读来处理信息的模式。

你知道吗?柏拉图曾担心写作也许会削弱人类的记忆能力。

他的担心很有可能是对的。将事件和想法通过写作记录下来的能力,会减少我们对记忆和口口相传的依赖度。我们的大脑功能已然因为书面语言的出现而开始改变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的阅读行为也和五十年前有所不同。

如今,认知神经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人类大脑的变化。在被这一课题深深吸引的同时,他们也担心,当人类越来越多地使用数码显示屏后,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能发生一些改变。

“他们提出,人类好像正因为线上信息的出现而开始发展出一种电子大脑,其中形成了一些负责快速浏览的新神经回路。这种新型阅读方式正在不断地挑战几千年来形成的负责深度阅读的回路。”

如今的电子化世界中存在着两种阅读方式,你既可以快速地查找相关信息,也可以慢速地和那些复杂的文字来一场情感交流。但如果你有一个“双语”大脑,你就可以轻松地掌握以上两种方式。

研究表明,已经越来越少人可以在两种阅读方式之间轻松切换了,甚至是一些学者也不行。因为我们已经被训练出了很好的快速浏览的能力,很难再切换成一种慢速的、高强度的阅读模式。

电子化阅读的3个好处:

成本、空间和时间

电子书的成本比印刷书低很多,由此可以让学校和图书馆只花一小部分成本来购买更多的书籍。读者也能在一些免费的网站获取在线资源,来节省原本必须支付的书本费用。

电子资源是不需要占用物理空间的,不用再建一个书房、不用装订书架、更不用思考要储藏在哪里;并且线上资料也不像印刷书一样要担心会遭受发霉、火灾或者偷窃等等状况。

线上资料是随时可以获取的,也可以在几秒之内相互传送,非常便携且毫无负重。

在屏幕上阅读和在纸上阅读

是完全不同的

当你上网看东西时,你会为了读懂每个字而花一两个小时沉浸在一篇文章中吗?

并不会。

研究表明,在屏幕上阅读和在纸上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关于电子化阅读的担忧

查找信息时我们会通过快速的浏览来定位关键字,但这样快速的信息获取方式会逐渐消除“慢速”的阅读模式,但我们恰恰需要这样的慢速阅读来达到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

玛丽安·沃夫(Maryanne Wolf)是美国塔夫斯大学阅读与语言中心主任,作为一名神经科学家,她曾撰写过《回家吧!迷失在数位阅读里的你》,她深入研究了数字媒体对我们的大脑产生的影响。

“有多少语法已经丢失了?什么是语法呢?语法不就是我们复杂思想的一种体现吗?”她称,“我很担忧我们是否会失去对一些复杂句式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我们会变成微博大脑吗?”

太多的线上阅读会导致我们的集中力下降,更难以理解一些冗长的句子和段落,在阅读时也只是一味地浏览而非理解其含义。

虽然我们生活在现代世界,每天都需要浏览大量错综复杂的电子化信息,但我们必须保有去感受、理解以及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为了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我们需要有一个双语大脑,让我们可以同时有“快速”和“慢速”、“环形”和“线形”阅读的能力。

电子化发展的大脑能够浏览图像、同化各种观点、在思想间跳跃,并且能快速地找到信息。而印刷向的大脑能让我们放慢脚步,欣赏语言和文字,并且思考它们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如何培养一个“双语”大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