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潮州大力弘揚特區精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節節高”。40年櫛風沐雨,40年奮進求索,潮州從“省尾國角”的小城發展成爲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濱海城市,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時代篇章。

一江兩岸、古韻悠悠,碧水藍天、美景如畫。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濱江一帶的華麗蝶變見證了潮州的飛速發展。

“老潮州”鄭鵬擅長素描,他爲一江兩岸畫下的圖畫,給今昔對比留下不少難得的記憶。

鄭鵬:上世紀八十年代廣濟門外一帶是石路,其餘都是土路,坑坑窪窪,建棚房,搭板房,很多,到處破破爛爛,很亂,後來形成一個居民集中點,飽受洪水之苦。通過改造後,濱江長廊現在很美,大家已搬到別處居住,免受洪水之患,外地遊客來遊玩,現在成爲潮州地標。

40年,時間洪流奔湧向前,城市建設覆地翻天。潮州一步一步,足印深深將改革落於發展實處,落於民生微處。古城保育活化,舊城更新改造,一片片老舊煥彩,一處處陋顏改觀,一段段梗阻打通,傳統與現代完美交融,魅力潮州熱情開放,旅遊主要指標增速近年均達到30%以上,居全省前列。而隨着城區擴容提質,新城開發建設,韓江廣場、世界潮人文旅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實落地,“一江兩岸”競相發展、交相輝映的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活力潮州加速崛起。

市民:各方面面貌煥然一新,作爲潮州人感覺到非常自豪,非常高興。

昔日的“省尾國角”,如今的廣東“東大門”。40年來,潮州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幹勁,在交通建設上一路高歌猛進。韓江大橋、金山大橋、潮州大橋、如意大橋跨江而立,兩岸天塹變通途;廈深高鐵、甬莞高速潮州段、梅汕鐵路客運專線建成通車,亞太通用碼頭、潮州港擴建貨運碼頭建成投用,大潮高速、潮汕環線、甬莞高速東聯絡線等加快推進,潮州與廈門、深圳兩地形成“2小時經濟圈”,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一步暢通。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黃奕斌:40年前公路基本是泥土路,當時去廣州要兩天以上的時間,現階段市中心距機場、高鐵站均在半小時以內車程,潮州至廈門1.5小時、至深圳2小時、至廣州3小時,從以往的“省尾國角”蛻變爲粵東地區交通樞紐城市,成爲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峽西岸城市羣的“連通橋樑”。

目前,潮州已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200公里,從原來全省倒數躍居中等水平。內通外聯的交通網絡,打開城市空間格局,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爲民生幸福“開路”,爲產業發展“鋪路”。

衛浴企業負責人:”我們做出口的,貨櫃比較多,沒有高速出入口非常不方便。現在非常好,直接從古巷高速口出來,大大縮短我們的出貨時間,司機的運輸時間,節省成本。客人來也方便,招工、招商也容易,樣樣都便利,也大大增強我們的信心。

在改革浪潮的推動下,從1980到2019年,潮州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人均GDP年均增長11.2%。2017年,全市經濟總量邁上“千億”新臺階,2019年達到1081億元。產業發展從“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2019年,農業總產值166億元,較1980年增長近37倍;工業總產值2080億元,年均增長16.1%;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98億元。

作爲全國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國內產業鏈最完整的陶瓷產區,潮州現有陶瓷生產企業5000餘家,A股上市陶瓷企業3家;日用陶瓷、陳設藝術陶瓷、建築衛生陶瓷年產銷量分別佔全國的25%、25%、40%,出口量佔全球的30%、40%、55%,均居全國首位;光通信陶瓷、電子陶瓷基片年產銷量分別佔全球的70%和55%以上,居世界首位。目前,陶瓷工業年產值548億元,力爭2025年達到千億元級,打造世界級陶瓷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

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 林道藩:過去潮州陶瓷的取勝之道主要來自於走差異化、手工勞動密集型方向,但是未來應該是往自動化跟智能化方向去走,包括未來實現互聯網+大數據方面發展。在政府推動下,我們去年整個行業有四五千臺套自動化設備使用,今年估計可以翻一倍,大大提高生產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

成果共享,幸福潮州。2019年,潮州基礎設施投資187.2億元,較1992年增長46倍;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828元、16360元,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覆蓋率均超過98%。截至2020年8月,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和45個省定貧困村全面達到脫貧出列標準。

市民:我是“50後”,今年60多歲,以前喫不飽,現在是喫好穿好玩好,現在大家都奔小康。

新時代開啓新徵程,新使命呼喚新作爲。潮州的發展騰飛,是改革開放的輝煌成果。今日的潮州,正緊緊圍繞省委“1+1+9”工作部署,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思想再解放、觀念再革新、作風再提升,奮力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潮州貢獻。

來源:潮州電視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