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載,秦部族曾經是商的附庸,周初在黃河下游一帶參加了叛亂,被周王室強行遷到隴西邊陲之地。莊公時,秦部族因擊敗戎狄有功,被周王室封爲西陲大夫,但令人難以想象的是,這樣一個封地僅30裏小城的邊陲部族,經歷數十代人的艱苦拼搏下,竟然首次完成了統一華夏的壯舉。

立國前,拼殺以求生存

從周初開始,秦部族被完全趕出中原,遷居甘肅天水一代,整日與西戎遊牧部族爲伍,並漸漸與其融合。由此開始,周王朝分封的大小諸侯無不視秦爲戎狄,“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同時,西戎各遊牧部族也視秦爲異類,動輒起兵攻伐,擄掠人口財貨。

秦人所處的環境不是春秋時期“非利不動、非危不戰”的華夏大地,四周的鄰居也不是守禮儀、算得失的中原諸侯,他們無法像春秋時鄭國那樣在左右強鄰間求存,也無法像戰國時韓國那樣屢屢割地求和,狹窄的戰略空間要求他們只能不顧生死的戰鬥,要麼勝利、要麼滅族。

立國初,血拼安身之地

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死周幽王。秦襄公因護送繼任的周平王東遷洛邑有功,被封侯並賜以關中之地,以爲秦建國根基。但此時正是“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天子之封完全是空頭支票。《史紀·秦本紀》記載:“戎無道,侵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既有其地”。

可見,秦建國與各諸侯不同,受封時疆土仍在戎狄鐵蹄之下。爲了在自己的封地上站穩腳跟,秦人又被置於殘酷的一個半世紀對戎戰爭中,在如此漫長的戰爭環境中,秦部族身上戰爭的烙印更加深刻,豪勇尚武的天性得到充分釋放,甚至在秦王位的繼承上,也以“擇勇猛者立之”爲法則,以便挑選最勇猛者率衆爭取更大的發展和生存空間。

立國後,拼殺以求爵位

秦部族定鼎關中後,數十萬“先王遺風、好稼穡、殖五穀”的西周遺民先後加入,帶來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幫助秦部族從傳統的遊牧生活發展爲以農爲主、兼營畜牧的生產模式,生活也一度安定。但豪勇尚武的天性、重武輕生的傳統依然在秦人的血脈中流淌。

商鞅變法更大程度地刺激了秦人聞戰則喜的傳統。秦國新法以士卒斬首敵軍的數量記功,無軍功貴族不能授予爵位,從而激發生活已經安定的秦人子弟紛紛從軍,兵鋒所指,所向披靡。秦軍中甚至有許多不穿盔甲的兵卒,殺敵勇不可當。據不完全統計,僅戰國時期秦軍斬首不下137萬。

可見,秦部族初興開始,嚴峻的生存壓力就逼迫他們捨命拼搏;生存環境改善後,推動他們勇於殺敵的動力就是軍功授爵制度,以軍功求榮華富貴,光宗耀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