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讲述的主要是祖国东西南北中家乡的巨变,俞白眉和邓超执导的《回乡之路》单元中,往日银幕上漫天飞沙的黄土高坡已经变得郁郁葱葱,几百万亩的毛乌素沙漠已经被绿色覆盖,随处可见风力发电的大风车。片中王子文有句台词“不是说黄土高坡吗? 黄土呢?”是所有现在去过黄土高坡人们的切实感受,这句台词也很好的说明了陕北这些年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无数治沙英雄们多年默默付出的结果。

邓超饰演的沙地苹果经销商乔树林,甫一出场大金表、大墨镜的标配,就演活了一个高调的土味老板,油腻浮夸,经济舱的机票,却一头扎进头等舱,和闫妮饰演的头部带货主播打得火热,套近乎,一口一个大师姐,叫得那个亲切。被空姐撵回经济舱,还不忘狡辩“花钱降了个舱”。即便被戳穿回乡住在窑洞里,也能巧妙的用思乡之愁来掩饰寒酸。

最开始,在观众眼中,乔树林是一个投机取巧的商人,靠花言巧语骗取他人信任。然而,影片前半段,乔树林有多不靠谱,后半段的反转就有多真诚感人。他从一个土味浮夸的暴发户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低调的抗沙英雄。

乔树林看似外在土味油腻,骨子里却是一个实干派。闪回镜头中,在飞舞的黄沙中,他省吃俭用用自己的积蓄和乡亲们治沙抗沙,一次次跌倒再爬起来。果树质量不好,他用一种强硬且担当的语气安慰哭泣的乡亲们,这点钱算什么。当最后投影仪上出现真实的抗沙英雄时,现实与银幕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呼应。

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不乏乔树林这种人,打肿脸充胖子,为了能让别人过上好日子,宁可苦着自己。

作为南昌人的邓超,要是演绎一个陕北人,绝对是个挑战。熟悉邓超的观众都知道,他就是喜欢挑战离自己远的角色,《烈日灼心》中敏感脆弱,内心隐藏着秘密的辛小丰;《李米的猜想》中为爱奋不顾身的方文;《影》中一人分饰两角的惊艳演绎,都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邓超。

为了更加贴近角色,《回乡之路》中的邓超不仅要为角色增肥,还苦练陕北话,在闫妮、苗阜等一众陕西籍演员面前,压力颇大。并且在角色外型上也是精心设计,在回乡公共汽车上,接受采访,特意将大金表露出来,土大款气质暴露无遗;他穿着被汗渍浸透的衣服,头发凌乱的出现在母校校庆活动上,回到养育自己的家乡后,乔树林抛掉了之前的浮夸形象,不再装模作样,还原回一名默默无闻的抗沙英雄,低调真诚,用治沙人的默默付出铺就的回乡之路,这也正是邓超想要在电影中表达的最大潜台词。

邓超是一位可塑性很强的演员,可以驾驭跨度很大的角色,并且能够在多重身份之间来回转变。在综艺节目中,他可控场传递快乐,活跃气氛,这些年,我们可以看到邓超的成长,这次执导并主演的《回乡之路》根植于家乡的真实故事,在喜剧之外,却饱含深情,拉近了观众与家乡之间的距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