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官网发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提示:制止校园餐饮浪费防止走偏》,明确点出个别地方和学校出现的要求学生“背诵餐歌打卡”“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等形式主义做法,要求“狠刹形式主义歪风,确保制止校园餐饮浪费工作不走偏、不走样”。

“背诵餐歌打卡”的奇葩做法出自南昌某小学。该小学要求每位同学在家中用完晚餐后,手持吃完的“光盘”,背诵《用餐礼仪歌》,并拍摄15秒视频,由家长每天发朋友圈打卡,在班级群提交截图。“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浪费一道菜,做一道大题”的“套餐”则来源于湖南怀化某中学。如果有学生倒掉饭菜,就要“加作业”,还要录视频留证据,禁绝耍赖。有网友调侃,“不是我学霸不喜欢吃饭,只是我喜欢做题”,可见其效甚微。

节约是一种美德,制止餐饮浪费、弘扬节约美德,当然可以也理应从娃娃抓起、从校园抓起。自9月份教育部印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以来,很多学校通过有针对性、可操作的举措进行正向引导,有效制止了校园餐饮浪费现象。然而,个别地方和学校似乎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除被点名的“背诵餐歌打卡”“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做法外,还有“校长吃光学生剩菜被赞为人师表”“教官手抓学生剩饭当场吃掉”“剩饭菜超过100克者不能申领奖学金”等热议新闻,让人感受颇为复杂——看起来是为了教育孩子学会节约,实质上只是一种“看起来很美”的“节约秀”。

在校园里、在学生中表演形式主义的“节约秀”,危害之大之深,可能更甚于浪费本身。一则其对制止餐饮浪费、营造节约氛围并没多少实质性效果,反而会让这场意义重大的全民行动走偏变调;二则很可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和厌恶心理,违背了教育的本意和初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部适时发出“防止走偏”的提醒,既是一种警示,更是一种纠偏和矫正。

让制止校园餐饮浪费工作“扭偏转正”,一方面学校应更重视通过“潜移默化”而非“强行灌输”的教育方法,使得学生真正领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内涵,让节约成为内化于心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则要愈加重视食品卫生、提高饭菜质量,让学生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香,唯有“溢出垃圾桶的营养餐”难寻踪迹,“校园里的节约之风”才能蔚然而兴。

让人深感忧心的是,反对浪费的形式主义表演,并非仅仅存在于校园里。诸如倡议点菜从“N-1”升级到“N-2”,餐桌如有剩菜扣服务员考核分数,自助餐厅收顾客“光盘押金”等一哄而上、虚头巴脑的奇葩做法,在社会引发的负面影响、对公众造成的反感情绪,亟待引起重视。否则,节约只能成为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口号,距离刻在心上的道德遵循和自觉行动,只会越来越远。

陈立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