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国“断卡”行动部署会10月10日召开,公安部副部长、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杜航伟出席并讲话。他强调,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的重要根源,危害十分严重。要切实增强开展“断卡”行动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严厉打击整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切实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断卡”行动断的是哪些卡

涉及行为

在手机卡方面,既包括我们平时所用的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卡,也包括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同时还包括物联网卡。

在银行卡方面,既包括个人银行卡,也包括对公账户及结算卡。

这个界定,几乎涵盖了骗子当前使用的主流的通讯和金融工具,必将对整个诈骗业的生态造成巨大冲击。

涉及问题解答

“断卡”行动的前因是什么?

危害特别大

“卖卡人员”只是出卖了自己的银行卡,没有直接参与犯罪,却要动辄被卷入几十上百万元的诈骗案,看似很不值得,但其实一点也不冤!诈骗圈往往把受害人比喻成待割的“韭菜”,那卖卡人员就是亲手为骗子递上镰刀的人。

兼职群中收卡广告穿上了刷单冲单的伪装

收卡广告也是随处可见

每出售一张实名制银行卡,“卖卡人员”可以得到几百元,而出售一套完整的“四件套”( 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卡、U盾、绑定的手机卡 ),则可以赚取1000至4000元不等。无业青年和 高校学生是“卡手”的潜在客户群,他们已满18周岁可以办理银行卡,且更容易出现经济压力或过度消费。

“断卡”行动有哪些举措?

从公安部刑侦局新闻通稿来看,此次“断卡”行动,主要采取打击、整治、惩戒三大举措。

打击谁?打击的是“两卡”买卖链条上的所有人。

根据以往办案中的经验,主要包括四类团伙。

第一类,开卡团伙。

自行或者经组织前往银行、营业厅或者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办银行卡、电话卡的人员(即“卡农”),以及金融机构、运营商内部利用管理漏洞大批量开设电话卡、银行卡或者为开设提供便利的“内鬼”。

第二类,带队团伙。

诱骗或者组织他人开办电话卡、银行卡的团伙,这类团伙经常以“扫村”、“扫校”方式忽悠村民、大学生办卡,性质十分恶劣。

第三类,收卡团伙。

主要是接收带队团伙手机卡、电话卡的团伙,这些人又称“卡头”。有些物流公司、公司的员工也参与收卡。

第四类,贩卡团伙。

主要是接收全国各地收卡团伙办理的电话卡、银行卡,层层贩卖赚取差价的人员。

整治谁?整治的是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

重点地区应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

一是“涉案”两卡较多的开办地、户籍地。

比如某些大学城、农村,整个学校、整个村子几乎全员出动开卡、卖卡,这一定是当地的基层治理出了问题,要重点整治。

二是“涉案”两卡的中转地。

比如毗邻东南亚国家的云南、广西,边境口岸较多、交通便利的广东、福建等,是“两卡”被邮寄或者被携带出境的重点地区,也会严加整治。

重点行业也包括两个地方:

一是 金融行业

主要包括各银行网点,很多单位为了业绩放松开户限制,成为开卡团伙心中的“圣地”。

二是 通信行业

既包括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虚拟运营商,也包括他们的代理渠道、线上销售渠道等。

惩戒谁?惩戒、曝光的是“两卡”违法失信人员或者单位。

打击、整治肯定会采取一系列刑事、行政乃至民事手段,追究违法犯罪嫌疑人或者单位的责任,甚至要求其赔偿相关损失,但是对于危害程度较轻、尚构不成违法犯罪的人该怎么办呢?就是要“惩戒”。

公安部、人民银行已经出台多个文件,对出租、出售、出借、购买银行卡的惩戒措施已经十分完善,只要公安机关认定,就暂停其5年内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和支付账户所有业务,并不得为其开立新账户。

断卡行动开始,我们每个人要做什么?

前面已经提到,因为个人信息的泄露、身份证遗失以及金融、通讯行业前期的管理漏洞等,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人冒充办理银行卡、电话卡,而一旦“断卡”行动完全实施,按照现在的规定,一张卡涉案,名下所有卡或者业务都可能被暂停,将会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在此特别建议,请身份证有遗失经历、前期电话卡或者银行卡有异常情况的人,一定要抽空去查询下名下是否有不知情的电话卡或者银行卡存在,以免被当做“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打击、惩戒,影响个人生活。

警方提示

1、买卖、出借对公账户以及银行卡、电话卡等是违法行为,违法违规行为会记录到个人征信报告,影响贷款、办理支付业务,还可能涉嫌犯罪,在此提醒广大群众千万不能贪图私利触碰法律底线!

2、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保护好登录账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对于废弃不用的银行卡应及时办理销户业务,并将卡片磁条毁损,不随意丢弃!

3、市民如发现上述违法行为,请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举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