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他满腔热血和铮铮铁骨的共鸣,是他唤醒同胞、振奋精神的号角,是他荡击敌寇、奋勇抗争的咆哮。没有专业的学过一天音乐,他却成为国歌的曲作者,家境贫穷,他自学成才,一生创作了42部进步歌曲,他就是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出生于云南昆明。聂耳从小就对音乐展现出特别的兴趣和极高的天分,他具有敏锐的听觉和乐感,听过一次的音乐旋律就能迅速记录下来,加上勤奋刻苦的练习,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的聂耳,在学生时代便成为学生音乐团的指挥。

也是在少年时期,聂耳开始接触进步读物,时常关注时政、思考人生。小学时聂耳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率领同学积极支持校方与霸占校舍的封建势力斗争并取得胜利。1925年,五卅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当时年仅13岁的聂耳积极投身于反抗帝国主义暴行、支援“五卅”受难工人宣传和募捐演出等革命活动。

聂耳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进步的革命意识和坚韧的斗争意志。1928年,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用实际行动投入到“打倒恶社会建设新社会”中去。

1931年4月,聂耳考入“明月歌剧社”工作,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后,全国人民抗日救亡风起云涌。然而就在这民族存亡危机的时刻,聂耳看到排练室里仍是充满了香艳的靡靡之音,于是聂耳在上海《电影艺术》第三期刊载的《中国歌舞短论》中化名“黑天使”对当时的文艺作品现状发出有力批判:“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

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后的两年中,聂耳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新女性》《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主题歌和插曲30多首,在全国广为传唱,对激发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他所编写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等乐曲,深受人们喜爱。聂耳的创作,始终坚持发出的是人民的声音。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聂耳是第一个倾注全部创作心血、用占全部创作绝大部分篇幅致力于最底层人民劳动和生活题材的作曲家。

聂耳与母亲的感情尤为深厚,1932年,20岁的聂耳已经离开家乡三年了,远在云南老家的母亲数次写信给聂耳催促他回家结婚。一边是白色恐怖下与旧社会的抗争,一边是血脉亲情的牵挂,聂耳的内心焦灼万分。1932年6月28日,聂耳在上海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一向总是抱着一个正当的宗旨:‘我是为社会而生的,我不愿有任何的障碍物阻止或妨碍我对社会的改选,我要在这人类社会里做出伟大的事实。’”这是聂耳对其母亲提出的婚姻问题、回乡问题、人生问题做出的回答。

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因为担心聂耳的母亲过于悲痛,家人始终没有告诉她聂耳遇难的消息。聂耳与母亲还有着怎样感人的故事?聂耳母亲最后如何得知真相?今晚9:20江西卫视《跨越时空的回信》主题【风华】,讲述“人民的音乐家”聂耳的感人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