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对遥远太空的观测已经发现了4000多颗系外行星,其中一些已经被标记为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会有人住在那里,但的确有这种可能。在宇宙中势必存在所谓的“超宜居”行星。而发表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的研究分析报告指出,科学家已经探测到了24个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

当我们谈论可居住的行星时,通常指的是那些非常类似于地球的行星。不过,一个超级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绝不仅仅是一个只对人类生活更有利的星球。

柏林理工大学的天体生物学家德克·舒尔茨·马库奇(Dirk Schulze-Makuch)领导的研究小组将一颗超适宜人类生存的行星定义为比地球更有可能有生命的行星。研究认为,这些是我们在寻找外星人时应该重点关注的世界。

如今,我们只是将一个活的生态系统用作我们对什么是“超宜居”星球的判断标准,很可能地球作为人类生命的家园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许一个从很远的地方观察地球的外星生物会惊讶于智能生物怎么会在这样一颗不适合生命进化的星球上繁衍生存。

那么,是什么因素能够让一颗行星变得超级适合人类居住呢?我们知道,地球较温暖的地区具有更高的生物多样性,因此科学家相信比地球稍微暖和一点的行星或许可以容纳更多的生命体。这对人类来说或许可能不会太舒服,但这不是重点。

同样,研究小组寻找的系外行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5倍,这些星球上往往会拥有一个稠密的大气层,并且会有更多的表面空间提供给生命体来使用。

不仅如此,恒星和系外行星的轨道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太阳是一颗黄矮星,它很好地维持了地球上生命体的存活,但对于生命体来说这也许并不是最理想的恒星。

太阳的寿命约为90亿年,而我们只有大约10亿年的时间。或许围绕着寿命较长的恒星运行的行星可能会有更高的几率拥有生命。

研究小组通过对已知的系外行星目录调查,发现了24颗可能符合人类“超宜居”条件的星球。

其中一颗行星是距离3000光年远的koi5715.01。它的质量是地球的1.8倍,围绕着一个橙色矮星运行。

令人遗憾的是,研究报告中列出的这24颗系外行星都不在距离地球100光年范围之内,而在詹姆斯·韦伯(James Webb)太空望远镜等更先进的空间探测仪器问世之前,寻找“超宜居”的系外世界可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对此,你有何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给我留言,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频道。

相关文章